抴-中華語文大辭典
抴丨ㄝˋyè1.〈書〉牽引。2.〈書〉連綴。[例]~彗星而為髾(《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3.〈書〉短槳。通「枻」。[例]故君子之度己則以繩,接人則用~(《荀子‧非相》)。
抴-中華大字典
1、抴讀音:以制切,音裔,霽韻。羊列切,曳入聲,屑韻。釋文:
❶捈也。見《說文》。《桂注》:一切經音義五引作引也。又云。謂牽引也。荀子非相篇。接人則用~。注云。~、牽引也。《段注》:~與曳音義皆同。檀弓。負手曳杖。釋文。曳作~。俗刻誤从木。非也〕。
❷船旁板也。《楚辭湘君》:桂櫂兮蘭~。〔朱駿聲云〕:舟~之而後行。故所~之具卽名~。
❸泄也。發泄出之也。見《釋名釋言語》。
2、抴釋文:同揲。見《集韻》。
〔按廣雅釋詁。~、閱、數也。疏證。~、閱、皆謂數之也。集韻。揲或作~。故~閱皆訓爲數也〕。
3、拽讀音:以制切,音曳,霽韻。釋文:引也。《朱子語類》:康節凡事纔覺難。便~身退。
4、拽讀音:時制切,音誓,霽韻。釋文:拖也。山東語。見《集韻》。
5、拽讀音:羊列切,音抴,屑韻。釋文:同抴。拖也。《禮記曲禮車輪曳踵疏》:曳、~也。不得舉足。但起前~後。使踵如車輪。曳地而行。
6、揲讀音:食列切,音舌,式列切,音設,私列切,音薛,吉列切,音孑,屑韻。弋涉切,音葉,達協切,音牒,悉協切,音燮,葉韻。直甲切,音霅,洽韻。釋文:
❶閱持也。見《說文》。《段注》:閱者具數也。更迭數之也。匹下曰。四丈也。从八匚。八~一匹。按八~一匹。則五五數之也。五五者、由一五二五數之。至於八五。則四丈矣。閱持者、旣得其數而持之。故其字从手。
❷~蓍也。《易繫辭》:~之以四以象四時。
❸度~也。見《廣韻》。
❹摺~也。見《廣韻》。
❺持數也。見《集韻》。
❻取也。《史記扁鵲傳》:~荒爪幕。
〔注〕:荒、膏肓也。〔朱駿聲云。謂取膏肓入膈膜也〕。
❼積也。見《廣雅釋詁》。
❽椎薄之也。《淮南說山》:~挻其土而不益厚。
❾舌也。《管子弟子職》:執箕膺~。
❿通愯。《漢書揚雄傳》:愯之以三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