摕-中華大字典
1、摕讀音:丁計切,音帝,霽韻。當蓋切,音帶,泰韻。釋文:撮取也。讀若詩曰螮蝀在東。見《說文》。《段注》:謂撮而取之也。凡言撮者。皆謂少取。
2、摕讀音:徒結切,音迭,屑韻。釋文:捎取也。《文選張衡賦》:超殊榛。~飛鼯。
3、摕讀音:大計切,音帝,霽韻。釋文:取也。見《集韻》。〔廣雅釋詁。~。取也。曹憲音帝〕。
4、摕讀音:陀沒切,音揬,月韻。釋文:擊也。見《集韻》。
5、拓讀音:之石切,音隻,施隻切,音釋,陌韻。釋文:
❶拾也。陳宋語。見《說文》。
❷折也。《後漢張衡傳》:~若華而躊躇。
6、拓讀音:闥各切,音託,藥韻。釋文:
❶手承物也。見《廣韻》。
〔按宅經云。壯厚高~。吉。馬祖常詩。一山高~靑雲裏。皆承義〕。
❷手推物也。見《集韻》。
〔按李山甫詩。一~纎痕更不收。注云。大曆三年。崇徽公主道汾州。以手掌~石壁。遂有手痕〕。
❸舉也。《列子說符》:能~國門之關。
❹開也。《後漢竇憲傳》:恢~境宇。
❺大也。見《廣雅釋詁》。〔朱駿聲云。假借爲碩。疏證本作祏。云祏之言碩大也。祏、曹憲音託〕。
❻廣也。《漢書揚雄傳》:~迹開統。
❼摹印碑帖也。字亦作搨。
❽~落。不耦也。《漢書揚雄傳》:何爲官之~落也。
〔又〕:廣大貌。《文選左思賦》:或朗黋而~落兮。
❾~跋。複姓。北魏孝文改爲元氏。
7、摄讀音:丁計切,音帝,特計切,音第,霽韻。釋文:摕、或从折从示。兩手急持人也。見《說文》。《段注》:蓋从折而示聲。其義有別。廣韻不云二形一字。
〔按廣韻摕、訓取。~、訓兩手急持人。正字通云。六書統。摕、同拓。非〕。
8、摭讀音:之石切,音隻,施隻切,音釋,陌韻。職略切,音灼,藥韻。釋文:同拓。《說文》:拾也。《桂注》:廣雅。~。取也。禮器有順而~也。正義。猶拾取也。按字書。~。拾也。方言。~。取也。陳宋之間曰~。
9、梊讀音:都計切,音帝,霽韻。徒結切,音迭,屑韻。釋文:撮取也。見《廣韻》。
10、梊讀音:大計切,音悌,霽韻。釋文:兩手急持人也。見《集韻》。
摕-康熙字典
摕
【卯集中】【手字部】 摕
★【唐韻】都計切【集韻】丁計切,𠀤音帝。【說文】撮取也。或作𢰂。
★又【唐韻】特計切【集韻】大計切,𠀤音第
★又【集韻】當蓋切,音帶。義𠀤同。
★又【唐韻】【集韻】【韻會】𠀤徒結切,音迭。捎取也。【張衡·西京賦】超殊榛摕飛鼯。
★又【集韻】陀沒切,音突。擊也。
◎又【集韻】拓,古作摕。註見五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