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孔錢-中華語文大辭典
方孔錢方孔钱ㄈㄤ ㄎㄨㄥˇ ㄑ丨ㄢˊfānɡkǒnɡqián古銅幣。方孔圓錢的俗稱。秦始皇統一幣制,即採取這種形式。除王莽時期外,沿用兩千多年。最後一種為民國初年的「民國通寶」。
方孔錢 -中国文化史辞典
我國古代錢幣的主流形狀是中間有方孔的圓錢,稱之為方孔錢。戰國晚期已有方孔圓錢出現,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統一幣制,鑄“半兩錢”,就是方孔圓錢。從此,中國貨幣的形態就固定下來了。有些學者認為,錢幣采用外圓內方的形狀,反映了古人天圓地方的宇宙觀。方孔圓錢的錢文,凡是四個字的,其讀法一般是對讀,即先上下,後右左,如唐“開元通寶”、宋“崇寧重寶”等。有些則是順讀,即按順時針來讀,先上右,後下左,如宋“崇寧通寶”、“熙寧元寶”等。銅、鐵方孔錢是我國貨幣的一大特點,這和西方貨幣不同。西方貨幣是以金銀為主,沒有穿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