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
昭君怨
【出典】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五十九《琴曲歌辞》三:“《昭君怨》,《乐府解题》曰:‘王嫱,字昭君。《琴操》载:昭君,齐国王穰女。端正闲丽……年十七,献之元帝。元帝以地远不之幸,以备后宫。积五六年,帝每游后宫,常怨不出。后单于遣使朝贡,帝宴之,尽召后宫。昭君盛饰而至,帝问欲以一女赐单于,能者往。昭君乃越席请行。时单于使在旁,惊恨不及。昭君至匈奴,单于大悦,以为汉与我厚,纵酒作乐。遣使报汉,白璧一双,騵马十匹,胡地珍宝之物。昭君恨帝始不见遇,乃作怨思之歌。’”
【释义】 《昭君怨》为琴曲,相传为汉代王昭君所作。
【例句】 ①你既道是《寡鹄孤鸾》,又道是《昭君宫怨》,那更《思归》、《别鹤》。《思归》、《别鹤》,无非愁叹。(高明南戏《琵琶记》第二十二出《琴诉荷池》[桂枝香])牛氏听出蔡邕琴中所寄皆愁思。《昭君宫怨》应是《昭君怨》琴曲。②抱着面紫檀糟弹不的《昭君怨》,凤凰箫吹不出《鹧鸪天》。(乔吉杂剧《玉箫女两世姻缘》第一折[油葫芦])说那等无能为的妓女抱着琵琶却不会弹《昭君怨》。
昭君怨-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
昭君怨昭君、昭君曲
【出典】 《乐府诗集》卷五九《琴曲歌辞》旧题汉·王嫱《昭君怨》题解引《乐府解题》:“王嫱,字昭君。《琴操》载:昭君,齐国王穰女。……年十七,献之元帝。……帝问欲以一女赐单于,能者往。昭君乃越席请行。……昭君恨帝始不见遇,乃作怨恩之歌。”参见“明妃”条。
【释义】 昭君怨,琴曲名。因表现昭君远嫁之哀怨,故名。晋人石崇设想昭君远嫁,送行者一路奏琵琶,其声哀怨。宋词中常用以表现哀怨的琴声或琵琶声。
【例句】 ①听尽昭君幽怨,莫重弹。(张先《定西蕃·执胡琴者九人》79)这里用以点出琴声凄怨,亦以切“执胡琴”。②未弹了,昭君遗怨,四坐已凄然。(晁补之《绿头鸭·韩师朴相公会上观佳妓轻盈弹琵琶》571)这里用以表现琵琶声哀怨动人,意在赞妓人弹技。③箫吹弄玉登楼月,弦拨昭君未嫁时。(赵彦端《鹧鸪天·羊城天下最号都会,风轩月馆,艳姬角妓,倍于他所,人以群仙目之,因赋十阕〈鹧鸪天〉》其一1461)这里化用典故,谓萧秀琴声清畅而不哀怨。④贺老定场无处问,到如今、只鼓昭君曲。(陈纪《贺新郎·听琵琶》3392)这里借以传达愁情,亦以切题。⑤蔡琰悲笳,昭君怨曲,何预当日悲欢。(刘天迪《一萼红·夜闻南妇哭北夫》3561)这里用以衬托南妇哭声之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