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皮

艺空字典 > 榆皮

榆皮的拼音

yú pí

榆皮的同音词

拼音为yú的汉字
拼音为pí的汉字
拼音为yu的汉字
拼音为pi的汉字

榆皮的基础解释

榆树皮。可食,可入药。《汉书·天文志》:“至 河平 元年三月,旱,伤麦,民食榆皮。”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榆》:“榆皮榆叶性皆滑利下降……故人小便不通,五淋肿满,喘嗽不眠,经脉胎产诸证宜之。”

榆皮的详细解释

  1. 榆树皮。可食,可入药。

    《汉书·天文志》:“至 河平 元年三月,旱,伤麦,民食榆皮。”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榆》:“榆皮榆叶性皆滑利下降……故人小便不通,五淋肿满,喘嗽不眠,经脉胎产诸证宜之。”


榆皮的按字解释

榆皮的词典解释

榆皮-汉语大词典

榆皮榆树皮。可食,可入药。
●《汉书·天文志》:“至河平元年三月,旱,伤麦,民食榆皮。”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榆》:“榆皮榆叶性皆滑利下降……故人小便不通,五淋肿满,喘嗽不眠,经脉胎产诸证宜之。”

榔榆皮-

榔榆皮
目录
“榔榆皮”在《*辞典》
“榔榆皮”在《中华本草》
《*辞典》:榔榆皮
【出处】
《植物名实图考》
【拼音名】
Lánɡ Yú Pí
【来源】
为榆科植物榔榆的树皮或根皮。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榔榆,又名:樠木(《左传》),松心木(《说文》),朗榆(《本草拾遗》),榔榆(《纲目》),小叶榆、枸丝榆、秋输、豺皮榆、田柳榆。落叶乔木,高可达25米,胸径可达70厘米。树皮灰褐色,成不规则鳞片状脱落。老枝灰色,小枝红褐色,多柔毛。单叶互生,椭圆形、椭圆状倒卵形至卵圆形或倒卵形,长1.5~5.5厘米,宽1~2.8厘米,基部圆形,稍歪,先端短尖,叶缘具单锯齿,上面光滑或微粗糙,深绿色,下面幼时有毛,后脱落,淡绿色;叶有短柄;托叶狭,早落。花簇生于叶腋;有短梗;花被4裂;雄蕊4,花药椭圆形;雌蕊柱头2裂,向外反卷。翅果卵状椭圆形,顶端有凹陷。种子位于中央,长约1厘米。花期7~9月,果期10月(浙江)。
【生境分布】
生于平原丘陵地、山地及疏林中。分布广西、广东、台湾、湖南、江西、福建、安徽、浙江、江苏、山东、四川等地。
【化学成份】
树皮含淀粉、粘液质、鞣质、豆甾醇等植物甾醇;含纤维素22.3%,半纤维素10.56%,木质素25.17%,果胶8.0%,油脂7.75%。木材含7-羟基卡达烯醛、3-甲氧基-7-羟基卡达烯醛、曼末酮C、曼宋酮G、谷甾醇。
【性味】
①《本草拾遗》:甘,寒,无毒。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利水,通淋,消痈。①《本草拾遗》:主下热淋,利水道,令人睡。②《纲目》:治小儿解颅。
【附方】
①治乳痈:郎榆根白皮二至三两。水煎服,渣加白糖捣敷患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②治风毒流注:榔榆干根一至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各家论述】
《本经逢原》:榔榆,性疏利,若胃寒而虚者服之,恐泄真气,良非所宜。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榔榆皮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1.《本草拾遗》:榔榆生山中,如榆,皮有滑汁。秋生荚如北榆。2.《纲目》:大榆二月生荚,榔榆八月生荚,可分别。
【拼音名】
Lánɡ Yú Pí
【别名】
朗榆皮
【来源】
药材基源:为榆科植物榔榆的树皮、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lmus parvifolia Jacq.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
落叶乔木,高可达25m,树皮灰褐色,成不规则鳞片状脱落。老枝灰色,小枝红褐色,被柔毛。叶互生;革质,有短叶柄;托叶狭、早落;叶片椭圆形、椭圆状倒卵形、卵形或倒卵形,长1.5-5.5cm,宽1-2.8cm,先端短尖,基部圆形,稍偏斜,上面光滑或微粗糙,深绿色,下面幼时有毛,后脱落,浅绿色,边缘有单锯齿。花簇生于叶腋,有短梗;花被4裂;雄蕊4;雌蕊1,1室,柱头2裂,向外反卷。翅果卵状椭圆形,长约1cm,宽约0.6cm,顶端凹陷,种子位于中央。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300m以下的平原丘陵地、山地及疏林中。资源分布:分布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台湾、西藏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 树皮呈长卷曲状。外表面灰褐色,成不规则鳞片状脱落,有突出的横向皮孔;内表面黄白色。质柔韧,不易折断,断面外侧棕红色,内侧黄白色。气特异,珠淡,嚼之有粘液感。根皮表面灰黄棕色,较平滑。余同树皮。
【化学成份】
树皮含淀粉、粘液质、鞣质、豆甾醇(stigmas-terol)等植物甾醇,并含纤维素22.3%、半纤维素10.56%、木质素25.17%,果胶8.0%,油脂7.7%.木材含7-羟基卡达烯醛(3-methoxy-7-hydroxycadalenal),曼宋酮(mansonone)C、G、E,8-甲基-5-异丙基-2-羟基-3-萘甲酸(8-methyl-5-isopropyl-5-isopropyl-2-hydroxy-3-naphtha-lene carboxylic acid),裂叶榆萜(lacinilene)A,8-甲基-5-异丙基-2-萘酚(8-methyl-5-isopropyl-2-naphathalenol),谷甾醇(sitos-terol)。
【性味】
甘;微苦;性寒
【功能主治】
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肠,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水调敷。
【附方】
①治乳痈: 榔榆根白皮二至三两。水煎服,渣加白糖捣敷患处。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②治风毒流注: 榔榆干根一至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各家论述】
1.《本经逢原》:榔榆,性疏利,若胃寒而虚者服之,恐泄真气,良非所宜。2.《本草拾遗》:主下热淋,利水道,令人睡。3.《纲目》:治小儿解颅。
【摘录】
《中华本草》

榆皮的引证

榆皮的成语故事

榆皮的例句

榆皮的成语接龙

榆皮的组词

榆皮的近义词

榆皮的反义词

相关字词

榆皮的反义词 榆皮的近义词 榆皮的同音词 榆叶 橡子面 零榆 郎榆 黄米 榆荚 混合面 糜子 榆皮的榆是什么意思 榆皮的皮是什么意思

大家都在搜

  • 榆皮的词语
  • 榆能组什么词
  • 榆能组什么词语
  • 榆可以组什么词
  • 榆可以组什么词语
  • 榆字可以组什么词
  • 榆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榆字能组什么词
  • 榆字能组什么词语
  • 榆字开头的成语
  • 榆字结尾的成语
  • 皮能组什么词
  • 皮能组什么词语
  • 皮可以组什么词
  • 皮可以组什么词语
  • 皮字可以组什么词
  • 皮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皮字能组什么词
  • 皮字能组什么词语
  • 皮字开头的成语
  • 皮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