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ì
1、[
泗洙]sì zhū
泗水 和 洙水 的并称。
2、[
雨泗]yù sì
形容泪流如雨。
3、[
洙泗]zhū sì
洙水 和 泗水。古时二水自今 山东省 泗水县 北合流而下,至 曲阜 北,又分为二水,洙水 在北,泗水 在南。
4、[
泗滨]sì bīn
指用 泗 滨石所作之磬。
5、[
鲠泗]gěng sì
犹言哽咽流涕。鯁,通“哽”。
6、[
泗涕]sì tì
鼻涕和眼泪。
7、[
泗交]sì jiāo
泗交镇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夏县郊区,在县城东南部27公里处的中条山腹地,面积最大的山区乡镇。
8、[
泗沂]sì yí
泗水 和 沂水 的并称。
9、[
泗川]sì chuān
指 泗水。
10、[
泗上]sì shàng
1.泛指 泗水 北岸的地域。《左传·襄公十九年》:“执 邾悼公 以其伐我故,遂次于 泗 上。”《战国策·楚策一》:“大王悉起兵以攻 宋,不至数月而 宋 可擧,擧 宋 而东指,则 泗 上十二诸侯,尽王之有已。”参见“汶上”。
2.春秋 时 孔子 在 泗 上讲学授徒,后常以“泗上”指学术之乡。《晋书·桓彝传论》:“首阳 高节,求仁而得仁;泗 上微言,朝闻而夕死。”《南齐书·刘善明传》:“令 泗 上归业,稷 下还风,君欲谁让邪?”郁达夫《正月六日作》诗:“泗 上文章初识命,淮阴 风骨亦求怜。”
11、[
泗洟]sì yí
鼻液。
12、[
泗石]sì shí
出于 泗水 之滨的石头。可以作磬。语本《书·禹贡》:“嶧 阳孤桐,泗 滨浮磬。”孔 传:“泗水 涯水中见石,可以为磬。”唐 司空图《成均赋》:“孤桐韜响,惟均雨露之濡;泗 石含清,未冠云韶之节。”
13、[
挥泗]huī sì
犹挥涕。
14、[
陨泗]yǔn sì
落泪。
15、[
泗州戏]sì zhōu xì
安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旧泗州(州治在今安徽泗县),流行于淮河两岸。也叫拉魂腔。
16、[
连泗纸]lián sì zhǐ
即连史纸。清 叶梦珠《阅世编·礼乐》:“数年以来,始用全幅 涇县 连泗纸刊刻大字,不独縉绅家行之矣。”参见“连史纸”。
17、[
涕泗横流]tì sì héng liú
眼泪鼻涕满脸乱淌。形容极度悲伤。
18、[
嵊泗墨鱼]shèng sì mò yú
墨鱼、黄瓜等为材料制作而成。
19、[
泗水潜夫]sì shuǐ qián fū
宋 周密 的别号。泗,多写作“四”。
20、[
悲泗淋漓]bēi sì lín lí
词语出处 唐·李朝威《柳毅传》:“悲泗淋漓,诚怛(da二声)人心。”{“怛”是形容词的使用用法,使……痛苦(惨痛、忧伤、悲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