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班固--《汉书·谷永传》:永斗筲之材,质薄学朽……将军说其狂言,擢之皂衣之吏,厕之争臣之末,不听浸润之谮,不食肤受之愬。
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张温传》: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
唐-王方庆--《谏阉竖妄有所奏》:阉竖虽微,狎近左右,时有言语,轻而易信,浸润之谮,为患特深。
西晋-陈寿-六四-《三国志·诸葛恪传》:相怨一生,则小人得容其间。得容其间,则三至之言,浸润之谮,纷错交至。
西晋-王濬-《晋书》四二-《复上表自理》:况臣顽疏,能免谗慝之口!然所望全其首领者,实赖陛下圣哲钦明,使浸润之谮不得行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