烕-漢語大字典
烕
《説文》:“烕,滅也。从火、戌。火死於戌,陽氣至戌而盡。《詩》曰:‘赫赫宗周,褒似烕之。’”按:于省吾《駢續》:“栔文烕字从火,戉聲……自東周以後譌戉為戌,《説文》遂有‘火死於戌’之誤解。”
miè 《廣韻》許劣切,入薛曉。又《集韻》莫列切。月部。
熄灭;灭亡。后作“滅”。《説文·火部》:“烕,滅也。《詩》曰:‘赫赫宗周,褒似烕之。’”王筠句讀:“《毛傳》:‘烕,滅也。’《釋文》:‘烕,本或作滅。’《左傳·昭元年》、《列女傳·七》皆引‘襃姒滅之’。案:毛以今字釋古字。”《集韻·薛韻》:“烕,火滅也。”晋潘岳《西征賦》:“赫赫宗周,烕為亡國。”
烕-中華大字典
1、烕讀音:翾劣切,音鴈,屑韻。釋文:滅也。从火戌。戌死於戌。陽氣至戌而盡。詩曰。赫赫宗周。褒姒~之。見《說文》。
2、烕讀音:莫列切,音滅,屑韻。釋文:火滅也。見《集韻》。
〔按唐詩古音考。滅與~義同而字異〕。
3、概讀音:休必切,音矞,質韻。釋文:
❶狂也。齊人語。見《集韻》。
❷怒也。見《集韻》。
〔按正字通云。同烕。六書怒與狂。皆釋㤜義。非~義。存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