燓-中華大字典
1、燓讀音:符袁切,音樊,元韻。釋文:燒田也。見《集韻》引《說文》。《詳焚字》。
2、燓讀音:符分切,音汾,文韻。釋文:同焚。火灼物也。見《集韻》。
3、焚讀音:符分切,音汾,文韻。釋文:
❶燒田也。見《說文》。
〔按各本作燓。从火棥。棥亦聲。朱豐甐曰。段氏據玉篇廣韻有~無燓。許書彬篆下。~省。玄應書引說文。从火燒林。凡四見。訂从火从林會意。今按經傳所用。有~無燓。當从段改。字亦作炃作燌〕。
❷燒也。《周禮掌戮》:凡殺其親~者之。
❸乾也。見《廣雅釋訓》。
❹斃也。《左襄二十四年傳》:象有齒以~其身。《釋文》:扶云反。
❺~輪。穨風也。《爾雅釋天》:~輪謂之穨。
❻州名。宋置。屬酻州路紹慶府。今在四川秀山黔江彭水等縣境。
4、焚讀音:方問切,音奮,問韻。釋文:僵也。《左襄二十四年傳》:象有齒以~其身。《釋文》:服云。~、讀曰僨。僵也。
燓-漢語大字典
燓
同“焚”。《説文·火部》:“燓,燒田也。从火棥,棥亦聲。”段玉裁改“燓”為“焚”,并注云:“份,古文作彬,解云‘焚省聲’。是許書當有焚字。况經傳焚字不可枚舉,而未見有燓,知《火部》燓即焚之譌。元應書引《説文》:‘焚,燒田也。’字从火,燒林意也。……然則唐初本有焚無燓。”《集韻·文韻》:“焚,火灼物也。或作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