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馬-中華語文大辭典
甲馬甲马ㄐ丨ㄚˇ ㄇㄚˇjiǎmǎ1.〈書〉鎧甲和戰馬;泛指軍備或戰事。[例]天下~未盡銷,豈免溝壑常漂漂(唐‧杜甫〈嚴氏溪放歌行〉)。2.〈書〉披甲的戰馬。[例]破得連環~(《水滸傳‧第五十五回》)。3.〈書〉民間信仰中畫有佛像、神像的神符。[例]把兩個~拴在兩隻腿上,作起神行法來,一日能行五百里(《水滸傳‧第三十八回》)。
甲馬-辞源3
【甲馬】㊀鎧甲和戰馬。指軍備或戰事。唐 杜甫 杜工部詩史補遺四 嚴氏溪放歌行:“天下甲馬未盡銷,豈免溝壑常漂漂!”㊁神符。水滸三八:“原來這 戴院長……把兩個甲馬拴在兩只腿上,作起神行法來,一日能行五百里;把四個甲馬拴在腿上,便一日能行八百里。”清 虞兆湰 天香樓偶得 馬字寓用:“俗於紙上畫神佛像,塗以紅黃采色,而祭賽之。畢卽焚化,謂之甲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