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中華語文大辭典
瘍疡丨ㄤˊyánɡ皮膚或黏膜潰爛。
瘍-中華大字典
1、瘍讀音:夷益切,音繹,施隻切,音釋,陌韻。釋文:
❶脈~也。見《說文》。《段注》:脈~者。善驚之病也。方言曰。脈~。欺漫也。漢書所謂易病者。當是~之叚借。
❷癡也。見《廣雅釋詁》。
〔按卽狂易之病〕。
❸病相染也。《集韻》:關中謂病相傳爲~。
〔按巢氏病源云。男子病新瘥。婦人與之交接得病者。名陽易。婦人新瘥未平復。男子與之交接得病者。名陰易。所以呼爲易者。陰陽相感。動其毒度。著于人如換易也。此卽~字訓爲病相傳染之義〕。
2、瘍讀音:余章切,音陽,陽韻。釋文:
❶頭瘡也。見《說文》。
〔按左傳云。荀偃生~於頭是也。外科醫宗金鑑所云腦疽、頂疽、百會疽、玉枕疽。皆~類〕。
❷身瘡也。《周禮醫師》:凡邦之有疾病者。疕~者造焉。
〔按禮記曲禮云。身有~則浴。知~不專生於頭。凡身患癰疽痒瘡皆~屬。故說文痒下云。痒。~也〕。
❸凡兵刃跌撲之損傷亦曰~。《周禮瘍醫》:掌腫~、潰~、金~、折~之祝藥。
〔注〕:金~、刃創者。折~、踠跌者。
3、瘍讀音:大浪切,音宕,漾韻。釋文:畜病泄也。見《集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