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幣 -中国文化史辞典
漢武帝時,因為國用不足,於元狩四年(前119年)冬采用皮幣。皮幣是用禁苑中的白鹿皮制成,每張一方尺,繪以采畫,每張值四十萬錢。因為價值定得太高,流通不廣,僅用於王侯宗室的朝覲聘享。皮幣雖然沒有真正發揮貨幣的作用,但由此奠定了紙幣的理論基礎,成為中國象征貨幣的濫觴。
皮幣-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皮幣ㄆㄧˊ ㄅㄧˋpí bì①獸皮和束帛。古時作為饋贈或聘享的禮物。《孟子.梁惠王下》:「事之以皮幣,不得免焉。」漢.趙岐.注:「皮,狐貉之裘;幣,繒帛之貨也。」②用皮革製成的貨幣。漢武帝時曾訂定白鹿皮為「皮幣」。《史記.卷三〇.平準書》:「乃以白鹿皮方尺,緣以藻繢,為皮幣,直四十萬。王侯宗室朝覲聘享,必以皮幣薦璧,然后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