盇-中華大字典
1、盇釋文:盍本字。見《說文血部》。〔隷變作盍〕。
2、盍讀音:轄臘切,音闔,合韻。釋文:
❶本作盇。《說文血部》:盇。覆也。見《說文》。《段注》:皿中有血而上覆之。覆必大于下。故从大。
❷合也。《易豫》:朋~簪。
〔按虞注。坤爲~〕。
❸疑詞。《史記伯夷傳》:~往歸焉。
❹何不也。《論語公冶》:~各言爾志
❺何也。見《廣雅釋詁》。
〔按王引之經傳釋詞云。楚詞九歌。~將把兮瓊芳。王注曰。~、何也。言靈巫何恃乎。乃復把玉枝以爲香也。今本王注作~何不也。不字乃後人所加。後人但知~爲何不。而不知其又訓爲何。故妄改耳〕。
❻~稚。氐人自號也。《魏略西域傳》:氐人分竄山谷間。其種非一。自相號曰~稚。
❼通闔。《管子小稱》:颶不起爲寡人壽乎。
〔按經傳釋詞曰。颶不、何不也〕。
❽通蓋。《國策秦策》:蓋可以忽乎哉。
〔按經傳釋詞曰。言何可忽也〕。
❾姓也。宋~著。
3、盍讀音:丘葛切,音渴,曷韻。丘蓋切,音慨,泰韻。釋文:~旦。鳥名。《禮記坊記》:詩云。相彼~旦。尙猶患之。
〔按月令作鶡旦〕。
盇-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同:
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