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吴廷翰--《吴廷翰集·文上·淮浦先生张公传》:粥于以口,温袍于以蔽身,匪矫情而干誉,聊乐道以安贫。
明-凌濛初-卷二四-《二刻拍案惊奇》:其余凡贪官污吏,富室豪民,及矫情干誉,欺世盗名,种种之人,无不随业得报,一一不爽。
明-李东阳--《李东阳集·文前稿·一七·读唐史三十一首(其一七)》:(高)力士所以能恭谨者,安知非矫情干誉,而实用以自张大乎哉!
明-无名氏--《鸣凤记·鹤楼赴义》:既不是惹祸招非,难道是矫情干誉?
清-顾炎武--《日知录·宋世风俗》:荆公当日处卑官,力辞其所不必辞;既显,宜辞而不复辞。矫情干誉之私,固有识之者矣。
宋-真德秀--《读书记·辞受》:朱子曰:好名之人矫情干誉,是以能让千乘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