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ú
1、[
祓送]fú sòng
祭送。
2、[
禓祓]yáng fú
路祭鬼神,禳灾求福。
3、[
蠲祓]juān fú
祓除。
4、[
洗祓]xǐ fú
古代沐浴斋戒以除灾求福的祭祀活动。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初九》:“罗马 王 地朶 焚毁 尼罗 所造金殿,用土填塞而建宫於其上,并为国民洗祓之所。”
5、[
祓斋]fú zhāi
洁身斋戒。
6、[
祓殡]fú bìn
祭于殡以除凶邪。《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楚 人使公亲襚。公患之。穆叔 曰:‘祓殯而襚,则布币也。’乃使巫以桃茢先祓殯。”杜预 注:“先使巫祓除殯之凶邪。”孔颖达 疏:“君临臣丧,以巫祝桃茢执戈恶之也。郑玄 云为有凶邪之气在侧。桃,鬼所恶。茢,萑苕,可埽不祥。”汉 应劭《风俗通·祀典·桃梗》:“《春秋左氏传》曰:鲁襄公 朝 楚,会 楚康王 卒,楚 人使公亲襚,公患之。叔孙穆叔 曰:‘祓殯而襚,则布币也。’乃使巫以桃茢先祓殯。楚 人弗禁,既而悔之。”
7、[
祓禳]fú ráng
除凶之祭。《左传·昭公十八年》:“祓禳於四方,振除火灾,礼也。”孔颖达 疏:“祓禳皆除凶之祭。”宋 苏轼《元祐三年端午贴子词夫人阁》诗之三:“旋开寳典寻风物,要及灵辰共祓禳。”
8、[
祓禊]fú xì
古代中国民俗,每年于春季上巳日在水边举行祭礼,洗濯去垢,消除不祥,叫祓禊。
9、[
熏祓]xūn fú
谓以烟、气等祛除邪秽。
10、[
剗祓]chǎn fú
铲除。《新唐书·循吏传序》:“唐 兴,承 隋 乱离,剗祓荒荼,始择用州刺史、县令。”
11、[
祓饰]fú shì
谓除旧饰新。
12、[
驱祓]qū fú
驱除。
13、[
祓徐]fú xú
祓徐祓:表示与祭祀有关。祓徐则是古代去除灾难祈求福佑而举行的一种仪式,就是去除灾难的意思。
14、[
秋祓]qiū fú
秋季除灾去邪的祭祀。
15、[
刬祓]chǎn fú
铲除。
16、[
傩祓]nuó fú
驱逐疫鬼,祓除灾邪。
17、[
祈祓]qí fú
祈神除灾去秽。
18、[
湔祓]jiān fú
涤除。
19、[
祓瑕]fú xiá
除去缺点。瑕,玉上的斑点,比喻人的过失或缺点。
20、[
祗祓]zhī fú
恭谨地祓祀。
21、[
祝祓]zhù fú
求告神灵降福除灾。
22、[
齎祓]jī fú
祓除秽恶。《资治通鉴·唐僖宗中和二年》:“有不得已见之者,皆先令沐浴齎祓,然后见。”胡三省 注:“祓,祓除秽恶也。”
23、[
斋祓]zhāi fú
斋戒沐浴,祓除秽恶。
24、[
澡祓]zǎo fú
洗刷辨明。
25、[
赍祓]jī fú
祓除秽恶。《资治通鉴·唐僖宗中和二年》:“有不得已见之者,皆先令沐浴齎祓,然后见。”胡三省 注:“祓,祓除秽恶也。”
26、[
禊祓]xì fú
指古代三月上巳,临水洗濯、祓除不祥的祭祀活动。
27、[
祓篲]fú huì
扫帚。
28、[
祓濯]fú zhuó
除垢使洁;清除污毒。晋 张华《太康六年三月三日后园会》诗:“合乐 华池,祓濯清川。”《新唐书·儒学传上·萧德言》:“德言 晚节学愈苦,每开经,輒祓濯束带危坐。妻子諫曰:‘老人何终日自苦?’答曰:‘对先圣之何復惮劳?’”清 陈确《性解下》:“假使 叔虎 闻言,早自祓濯,必不至此。”清 王先谦《<续古文辞类纂>序》:“有志之士,生於其间,谁与祓濯而振起之乎?”
29、[
祓社]fú shè
祷告于社。《左传·定公四年》:“君以军行,祓社衅鼓。”《清史稿·礼志九》:“二曰祓社,凡出师前期,告奉先殿,礼堂子,祭纛。”
30、[
祓除灾难]fú chú zāi nàn
清除灾祸造成的苦难,称为祓除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