窐-中華語文大辭典
窐窐1ㄍㄨㄟɡuī1.〈書〉古代蒸煮食物的瓦器底下的小孔穴。[例]璋珪雜於甑~兮,隴廉與孟娵同宮(《楚辭‧嚴忌‧哀時命》)。2.〈書〉古代位於門旁的圭形小洞。[例](王)敬則自門~中以(蒼梧王)首見帝(《南史‧卷四‧齊高帝本紀》)。窐窐2ㄨㄚwā〈書〉低窪;窪陷。[例]子能以~為突乎(《呂氏春秋‧士容論‧任地》)?
窐-漢語大字典
窐
⁶窐
《説文》:“窐,甑空也。从穴,圭聲。”
(一)guī 《廣韻》古擕切,平齊見。又户圭切。支部。
(1)甑下小孔。《説文·穴部》:“窐,甑空也。”徐鍇繫傳:“甑下孔也。”《楚辭·嚴忌〈哀時命〉》:“璋珪雜於甑窐兮,隴廉與孟娵同宫。”王逸注:“窐,甑土(下)孔。”
(2)古代门旁圭形的小洞。《晋書·隱逸傳論》:“徵聘之禮賁於巖穴,玉帛之贄委於窐衡。”《南史·齊紀上》:“(王)敬則自門窐中以(蒼梧王)首見帝,帝猶不信,乃於牆上投進其首。”
(二)wā 《集韻》於佳切,平佳影。支部。
(1)低陷;低凹处。《吕氏春秋·任地》:“子能以窐為突乎?”高誘注:“窐,容汙下也。”清宋大業《北征日記》:“有窐中積雨,色微黄臭。”又使变成凹形。康有为《大同书》:“编草为席,削木为几,合土为盂,窐土为杯。”
(2)同“洼”。深;曲。《集韻·佳韻》:“洼,深也。一曰曲也。或作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