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铃解铃-中华成语大词典
系铃解铃
【拼音】:xì líng jiě líng
解释
系:缚,系上。比喻谁惹出来的麻烦,还得由谁去解决。
出处
明·瞿汝稷《指月录》第23卷:“眼一日问众:‘虎项金铃,是谁解得?’众无对。师适至,眼举前语问,师曰:‘系者解得。’”
示例
我不妨和他见了面,窥察他的神气语意,如果事由他起,则~,原须一人。 ★清·颐琐《黄绣球》第五回
近义词
解铃须用系铃人
反义词
语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故事
南唐时期,法眼宗始祖法眼法师在金陵清凉寺给众僧讲佛经,希望他们潜心向佛,遵守清规戒律。法灯和尚却偏偏不爱遵守这些清规戒律,但人很聪明。法眼法师问谁能从凶猛的老虎脖子上取下金铃来,法灯和尚回答道解铃还须系铃人
系铃解铃-汉语大词典
系铃解铃明瞿汝稷《指月录》卷二三:“金陵清凉泰钦法灯禅师在众日,性豪逸,不事事,众易之。
●法眼独契重,眼一日问众:‘虎项金铃是谁解得?’众无对。师适至,眼举前语问,师曰:‘系者解得。’”后因用“系铃解铃”比喻谁惹出来的问题由谁去解决。
●清昭梿《啸亭杂录·王述庵书》:“倘执事以系铃者解铃,则日月之更,民皆仰之矣。”
●《黄绣球》第五回:“我不妨和他见了面,窥察他的神气语意,如果事由他起,则系铃解铃,原须一人。”
明-丁绍轼--《海宁黄少尹配张孺人六袠序》:有讼狱则不无请托,有请托则不无从违,有从违则不无德怨,先生其为我系铃解铃。
清-袁翼--《三友图跋》:悟团雪散雪之皆空,感系铃解铃之非易。
清-颐琐-第五回-《黄绣球》:我不妨和他见了面,窥察他的神气语意,如果事由他起,则系铃解铃,原须一人。
清-昭梿--《啸亭杂录·王述庵书》:倘执事以系铃者解铃,则日月之更,民皆仰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