絤-中華大字典
1、絤釋文:同線。《考工記鮑人》:察其線。
〔注〕:線讀爲謂縫革之縷。
2、綫讀音:私箭切,音線,霰韻。釋文:縷也。見《說文》。《段注》:鄭司農周禮注曰。線縷也。此本謂布~。引申之、絲亦偁~。
3、線讀音:私見切,音綫,霰韻。釋文:
❶古綫字。見《說文》。《段注》:周禮縫人作~。鮑人同。注曰。故書~作綜。當爲糸旁泉。讀爲絤。按~作綜。字之誤也。絤則鄭時行此字。漢功臣表。不絕如綫。晉灼曰。綫。今~縷字。蓋晉時通行~字。故云尒。許時古~今綫。晉時則爲古綫今~。蓋文字古今轉移無定如此。
❷徑也。延緣以由謂之~。故世俗謂航行所由曰航~。軌轍所由曰路~。
❸詗者、稱爲眼~。有司募人詗盜賊曰購~。
❹幾何學以面之界爲~。有長無廣、其徑而直者爲直~。繞而曲者爲曲~。《幾何原本》:自點引之爲~。
❺紅~。唐女俠也。《甘澤謠》:紅~、潞州節度使薛嵩家靑衣。
❻金~。狨尾也。《埤雅》:狨尾作金色。俗謂之金~狨。
〔又〕:花名。《元氏掖庭記》:重樓、金~、花名也。出長白山。花心抽絲如金。長至四五尺。然尺寸縛結如樓形。山中人取以織之成幅。
〔又〕:柳絲也。〔施肩吾詩〕:萬條金~帶春煙。深染靑絲不直錢。
❼辮~。胡衣名。《元史輿服志》:辮~襖制、如窄袖衫。腰作辮~細摺。
〔又〕:淸時男子綰髮之繩、亦曰辮~。
❽菩薩~。雨絲也。《元史五行志》:至元三年三月。彰德雨毛如綿而綠。俗呼云菩薩~。
絤-中草药辞典
【读音】xiàn
【繁体】絤
絤xiàn
⒈古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