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ā
1、[
捼莎]ruó shā
两手相切摩。
2、[
莎虫]shā chóng
莎鸡的别称。
3、[
戾莎]lì shā
一种可染紫色的草。
4、[
莎随]shā suí
谓相持不进不退。《吕氏春秋·不广》:“古善战者,莎随賁服。” 高诱 注:“莎随,犹相守不进不却。”
5、[
汁莎]zhī shā
即秬鬯。参见“汁献”。
6、[
蔢莎]pó shā
1.草木盛貌。
2.草根。
7、[
莎笠]shā lì
即蓑笠。莎,通“簔”。
8、[
逻莎]luó shā
见“逻娑”。
9、[
射莎]shè shā
指 北周 豆卢宁 百步射莎草的故事。
10、[
緑莎]lǜ shā
1.绿色的莎草。
2.泛指绿草地。
11、[
莎鸡]shā jī
虫名。又名络纬。俗称纺织娘、络丝娘。
12、[
莎衣]shā yī
蓑衣。莎,通“蓑”。
13、[
厄莎]è shā
拉祜族语天帝的译音。亦用以称佛祖。
14、[
香莎]xiāng shā
即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根块叫香附子,供药用。唐 皮日休《太湖诗·孤园寺》:“香莎满院落,风汎金靃靡。”元 谢宗可《渔蓑》诗:“翠结香莎付钓舟,一竿风雨不须愁。”
15、[
细莎]xì shā
小草。
16、[
绿莎]lǜ shā
意指绿色的莎草。
17、[
挼莎]ruó shā
亦作“挼挲”。揉搓,搓摩。
18、[
莎笼]shā lóng
用一长条布裹身做成的宽松裙子,在腰部用塞或卷的方法加以固定,主要为马来群岛和太平洋岛屿上的男女穿着。
19、[
青莎]qīng shā
即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块根名香附子,供药用。《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青莎杂树兮,薠草靃靡。”洪兴祖 补注引《本草》:“莎,古人为诗多用之,此草根名香附子,荆襄 人谓之莎草。”唐 温庭筠《齐宫》诗:“远水斜如剪,青莎緑似裁。”清 郑燮《细君》诗:“无端又坐青莎上,远远张机捕雀儿。”王统照《沉船》:“沿山小径,全是荦确碎石与丛生的青莎。”
20、[
莎帷]shā wéi
巴基斯坦妇女穿的宽身而飘拂的长裤。
21、[
馺莎]sà shā
众盛貌。
22、[
卡秋莎]kǎ qiū shā
见喀秋莎。
23、[
莎塔八]shā tǎ bā
蒙古 语,意为酒醉。
24、[
阿莎丽]ā shā lì
发源自行星瑟西亚的阿莎丽人被认为是目前银河系里最强大,最受尊重的智慧生命。
25、[
思珂莎]sī kē shā
皮肤的救星。
26、[
寡妇莎]guǎ fù shā
相思草的俗名。
27、[
莎搭八]shā dā bā
见“莎塔八”。
28、[
莎士比亚]shā shì bǐ yà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家、诗人。著有剧本37部、十四行诗154首和叙事长诗2首。作品要求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专制和禁欲主义,表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人文主义理想。剧作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曲折生动,语言精练典雅。代表作有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喜剧《威尼斯商人》等。莎士比亚的创作对欧洲文学和戏剧的发展影响很大。
29、[
蒙娜丽莎]méng nà lì shā
也译作莫娜丽萨。意大利画家达·芬奇1503—1506年为佛罗伦萨商人之妻蒙娜丽莎所作的肖像画。以“神秘的微笑”著称。
30、[
台风罗莎]tái fēng luó shā
强台风罗莎(英语:Typhoon Krosa,国际编号:1329,联合台风警报中心:29W,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Vinta)为2013年太平洋台风季第二十七个被命名的风暴。“罗莎”一名由柬埔寨提供,是鹤的意思。
31、[
乌斯塔莎]wū sī tǎ shā
又译:乌斯塔莎、乌斯达沙、乌斯达莎,为克罗地亚的独立运动组织,在克罗地亚文中有起义的意思。
32、[
瓦尔莎拉]wǎ ěr shā lā
魔兽世界第六部资料片《魔兽世界:军团再临》中新开放的破碎群岛大陆其中一张地图。
33、[
昭诺金莎]zhāo nuò jīn shā
昭诺金莎从小就受到艺术的熏陶,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执着的追求。
suō
1、[
莎草]suō cǎo
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在潮湿地区或河边沙地上,茎三棱形,叶条形,有光泽,花穗褐色。地下块根黑褐色,叫香附子,可入药。
2、[
摩莎]mó suō
见“摩挲”。
3、[
踏莎行]tà suō xíng
1.词牌名。又名《柳长春》、《喜朝天》、《踏雪行》等。双调五十八字,仄韵。又添字名《转调踏莎行》,双调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六句四仄韵。参阅《词谱》卷十三。
2.曲牌名。南曲仙吕宫、北曲商角调均有同名曲牌。南曲较常见,字句格律与词牌同。用作引子。北曲与词牌不同,用于套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