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漂杵-中華語文大辭典
血流漂杵血流漂杵ㄒ丨ㄝˇ ㄌ丨ㄡˊ ㄆ丨ㄠ ㄔㄨˇxiěliú-piāochǔㄒㄩㄝˋ ㄌ丨ㄡˊ ㄆ丨ㄠ ㄔㄨˇxuèliú-piāochǔ《書經‧武成》記載:商周交戰,戰況激烈,死傷慘重,被殺的人很多,所流的血多到能夠讓木杵浮起來(杵:杵形兵器)。後用以形容戰場上殺戮的慘酷。[例]戰爭片中出現~的畫面十分駭人。
血流漂杵-典故小词典
也作“血流漂卤”。杵(chǔ) : 捣衣的棒槌。卤:盾牌。血流遍地, 使地上的棒槌也浮起来了。极言流血之多, 杀伤之惨。
〔出典〕《书经·武成》:“甲子昧爽,受率其旅若林, 会于莘野, 罔有敌于我师, 前徒倒戈, 攻于后以北, 血流漂杵。”( 受: 商纣王的名字。昧爽: 天蒙蒙亮。旅: 军队。罔: 无。前徒: 前边的军队。北: 败。)
〔用例〕汉代贾谊《新书·制不定》:“黄帝行道, 而炎帝不听, 故战涿鹿之野, 血流漂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