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屍走肉-中華語文大辭典
行屍走肉行尸走肉ㄒ丨ㄥˊ ㄕ ㄗㄡˇ ㄖㄡˋxínɡshī-zǒuròu比喻缺乏理想,無所作為,糊裡糊塗混日子的人(行屍:會走動的屍體;走肉:會走動而沒有靈魂的軀體)。也作「行尸走肉」。[例]人若沒有理想,整天渾渾噩噩,只是~罷了。
行屍走肉-教育部成語典【台湾】
行屍走肉㊣ㄒㄧㄥˊ ㄕ ㄗㄡˇ ㄖㄡˋxíng shī zǒu ròu行尸走肉行尸走肉、行尸走骨行尸走骨、走骨行屍走骨行屍、行屍視肉行屍視肉、行尸坐肉行尸坐肉釋義「行屍走肉」之「屍」,典源作「尸」。「尸」同「屍」,死人的軀體。「行屍走肉」指會走動卻沒有魂魄的軀體。比喻徒具形骸,毫無生氣,庸碌無為的人。語本晉・王嘉《拾遺記・卷六》。典源晉・王嘉《拾遺記・卷六》任末①年十四時,學無常師,負笈②不遠險阻。每言:「人而不學,則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編茅為菴,削荊為筆,剋樹汁為墨。夜則映星望月,暗則縷麻蒿以自照。觀書有合意者,題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悅其勤學,更以靜衣易之。非聖人之言不視。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③走肉耳!」河洛秘奧,非正典籍所載,皆注記於柱壁及園林樹木,慕好學者,來輒寫之。時人謂任氏為「經苑」。注①任末:字叔本,東漢蜀郡繁人,生卒年不詳。少習《齊詩》,遊京師,教授十餘年。為郡功曹,辭以病免。後奔師喪,於中道病故。②負笈:背著書箱,比喻出外求學。笈,音ㄐㄧˊ,書箱。③尸:同「屍」,死人的軀體。典故「行屍走肉」原作「行尸走肉」。「行屍」是指會走動的屍體。「走肉」是會走動而沒有靈魂的軀體。所以「行屍走肉」是指光有軀殼而沒有靈魂,徒具形骸而毫無生氣的人。在晉・王嘉的《拾遺記》中,提到東漢有個名叫任末的人,勤奮好學,各方面都學習,沒有固定的老師,出外求學也不辭路途遙遠。他用茅草編成小草屋,削尖荊木做成筆,在樹上刻出汁液當做墨汁,刻苦地習文寫字,在艱苦的環境下苦讀而有所成就。他在臨終時告誡門徒說:「一個人如果好學,就算死了,也好像還活著一樣。不學習的人,即使他還活著,卻只是個會走動而沒有魂魄的軀殼一樣,徒具形骸而無所作為的人。」後來「行屍走肉」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徒具形骸,毫無生氣,庸碌無為的人。書證①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卷一二五・文學・寡學》:「周原伯不說學。閔子馬曰:『學,殖也,不殖將落。原氏其亡乎!』任末曰:『人不學者,雖存乃行屍走肉耳!』韓文公曰:『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②清・全祖望〈明直隸寧國知府玉塵錢公神道表〉:「福王稱制,公於六月朔日上疏曰:『皇上所親遘之難與三月十九日開闢未有之變,纔一念及,則蹐地踞天、行屍走肉,不覺魄已離魂,生不如死。……』」③清・昭槤《嘯亭續錄・卷四・劉文恪》:「素羨某相侵吞河工費用,乃上書言治河策,娓娓數萬言,率皆不中窾要。為百菊溪所揶揄,曰:『此等行屍走肉,亦復想啗我金耶?』」用法義比喻徒具形骸,毫無生氣,庸碌無為的人。類用在「消極無為」的表述上。例①有些人雖然身心無礙,卻整天遊蕩,不務正業,和行屍走肉沒什麼兩樣。②一個人沒有自己的思想和主張,整天渾渾噩噩地,那跟行屍走肉有什麼兩樣?③連續幾次重大的打擊,使得他灰心喪氣,整天愣愣傻傻的不說不笑,形同行屍走肉般。④文化是一個國家民族的靈魂,失去文化,便如同失去靈魂一樣,活著也只是個行屍走肉罷了。
xíng shī zǒu ròu
1、人不思想、不劳动就如行尸走肉。
2、又是新的一天,没有目的的奋斗,就像行尸走肉一般。
3、谁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惊讶的感觉,他就无异于行尸走肉,他的眼睛是迷糊不清的。
4、最后,你觉得自己犹如行尸走肉,失去生活目标。
5、人如果没有知识,无异于行尸走肉。
6、如果生活没有目标,人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那活着还有啥意思。
7、我的白昼如同无止境的黑夜,而我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穿越其中。
8、一个人没有自己的思想和主张,整天浑浑噩噩地,那跟行尸走肉有什么两样?
9、有些汽车制造商就如同汽车界的僵尸或是行尸走肉一般。
10、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11、埋头苦干,然后从不改变,就等于行尸走肉。
12、共和党人现在都像是行尸走肉。
13、旧社会那些社会渣滓、无赖行尸走肉一般地生活着。
14、灵魂若变卖给命运,活的好像行尸走肉。
15、她这个人糊里糊涂地混日子,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你惋惜她做什么?
16、不要丢弃你的梦想。一旦失去梦想,或许你仍然存在,但你已经如同行尸走肉。
17、人人都知道其中一半都已是行尸走肉。
18、她并不幸福,属于行尸走肉一类人,过着庸碌的生活。
19、很多投资者像行尸走肉一般没头脑。
20、他整天无所事事,颓靡不振,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21、我通常不太写像行尸走肉这种暴力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