褠-中華大字典
1、褠讀音:居侯切,音鉤,尤韻。釋文:
❶襌衣之無葸者也。言袖狹直形如溝也。見《釋名釋衣服》。
❷臂~衣也。《後漢明德馬皇后紀》:蒼頭衣綠~。領袖正白。
〔注〕:~臂衣。今之臂~。以縛左右手。於事便也。
❸衣褶也。見《增韻》。
2、㡚讀音:居侯切,音鈎,尤韻。釋文:
❶甲衣也。見《玉篇》。
❷褠或字。《集韻》:褠。單衣。或从巾。
3、鍃釋文:同褠。見《直音》。
4、韝讀音:居侯切,音鉤,墟侯切,音彄,尤韻。居候切,音遘,宥韻。釋文:射臂焅也。見《說文》。
〔按集韻韻會引說文竝同。段玉裁依文選李陵答蘇武書注引、改爲臂衣也。王筠依御覽引、改爲射臂㧺也。廣韻、龍龕手鑑云。射~、臂捍也。玉篇云。結也。臂沓也。通訓定聲云。詩謂之拾。儀禮謂之遂。內則謂之捍。非射亦用以歛衣便事。曰攘衣。箸兩臂。廣雅釋器。~、韘也。則誤以箸右手大指引弦之焅當之。非是〕。
褠-漢語大字典
褠
gōu 《廣韻》古侯切,平侯見。
(1)直袖的单衣。《釋名·釋衣服》:“褠,襌衣之無胡(ޯ܉者也,言袖夾(狹)直形如溝也。”《玉篇·衣部》:“褠,襌衣。”《三國志·吴志·吕範傳》“還吴,遷都督”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傳》:“範出,更釋褠,著袴褶,執鞭,詣閤下啓事,自稱領都督。”《晋書·慕容儁載記》:“又朝服雖是古禮,絳褠始於秦、漢,迄于今代,遂相仍準。”《隋書·禮儀志七》:“絳褠衣公服,流外五品已下,九品已上服之。”原注:“褠衣,即單衣之不垂胡也,袖狹,形直如褠内。”《資治通鑑·魏高貴鄉公甘露元年》:“始,岱親近吴郡徐元慷慨有才志,岱知其可成,賜巾褠,與共談論。”胡三省注:“褠,單衣,漢、魏以來士庶以為禮服。”
(2)同“韝”。臂套。《釋名·釋衣服》:“褠。”畢沅疏證:“亦俗字也。本韋旁作《説文》韝,射臂決也。”《後漢書·皇后紀上·明德馬皇后》:“倉頭衣緑褠,領袖正白。”李賢注:“褠,臂衣,今之臂褠,以縛左右手,於事便也。”
(3)针缝。《篇海類編·衣服類·衣部》:“褠,針縫也。”
(4)衣褶。《字彙·衣部》:“褠,衣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