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ì
1、[
皱襞]zhòu bì
褶子;皱纹。襞(bì)。
2、[
襞敛]bì liǎn
犹收拾。
3、[
襞方]bì fāng
旧时端午节风俗之一。谓用五色丝缠纸帛折成菱角方片,然后按一定方位(青、赤、白、黑为四方,黄居中央)缀于胸前,以示妇人养蚕之功。
4、[
卷襞]juàn bì
卷束折迭。
5、[
襞染]bì rǎn
操纸染翰,谓作书绘画。
6、[
襞锦]bì jǐn
犹织锦。相传 窦滔 仕 前秦 符坚 为 秦州 刺史,被徙流沙,妻 苏若兰 思之,在家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 滔。事见《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后遂用为典故。
7、[
摇襞]yáo bì
摇动折迭。
8、[
襞笺]bì jiān
折纸作书。语出《南史·陈纪下·后主》:“﹝ 后主 ﹞常使 张贵妃、孔贵人 等八人夹坐,江总、孔范 等十人预宴,号曰‘狎客’。先令八妇人襞采笺,製五言诗,十客一时继和,迟则罚酒。”唐 刘禹锡《乐天寄忆旧游因作报白君以答》诗:“酒酣襞牋飞逸韵,至今传在人人口。”宋 陆游《初到蜀州寄成都诸友》诗:“襞笺报与诸公道,罨画亭 边第一诗。”
9、[
襞褶]bì zhě
1.衣服上的褶裥。
2.比喻皱纹。
10、[
襞幅]bì fú
折迭布幅以为裳。穿着长大的裳,形容无为而治的样子。相传“黄帝、尧、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见《易·繫辞下》。
11、[
襞绩]bì jì
见“襞积”。
12、[
灌襞]guàn bì
见“灌辟”。
13、[
襞襀]bì jì
见“襞积”。
14、[
襞积]bì jī
1.亦作“襞绩”。衣服上的褶裥。
2.比喻皱纹。
3.重迭;堆积。
4.重复;堆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