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脱脱、阿图鲁等--《宋史·李公麟传》:绍圣末,朝廷得玉玺,下礼官诸儒议,言人人殊。
清-蓝鼎元--《鹿洲初集·史学考》:古之为史者有专官,班、马皆世其业,故其书出一人之手,成一家之言。自唐太宗命廷臣共为之,后世因为成例,意见错出,言人人殊,而其书踳驳不可问矣。
现代-郁达夫--《郁达夫游记·龙门山路》:而圣帝的名姓,和在世时的籍贯时代,却言人人殊,终于没有一个定论。
清-王浚卿-第一五回-《冷眼观》:这件事,书上记的很多,但是言人人殊,都未免有传闻失实的地方。
清-尹会一--《健馀尺牍·二·复方望溪先生》:郑州案言人人殊,都不可据,容缓图之。
清-张廷玉等--《明史·三一·历志一》:是时言历者四家……言人人殊,纷若聚讼焉。
曹参,沛县(今江苏徐州西北)人,秦始皇时曾主管沛县监狱,是萧何的同事,与刘邦是同乡。萧何是文职人员,曹参既能冲锋陷阵,又善于指挥作战,是个文而兼武的全才。曾参与萧何年轻时交情不坏,后来二人封侯拜将,关系刘邦做皇帝时,分封他的儿子为诸侯国王。曹参交还丞相印,出任齐王刘肥的相国。刘邦死后,惠帝继位,当年重新颁布诸侯国相国的职责条令。曹参意识到责任重大,开始着手研究治理齐国的方针政策。由武转文,由军政到民政,曹参深感力不从心,当下召集齐国有威望的老人及知识分子开会。会上曹参很诚恳地说:“今天请来诸位是想请你们介绍一下齐国的风俗人情,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理齐国的方针大计。今天在座的老人经验丰富,年轻人学问渊博,请大家不必客气,畅所欲言,不要忌讳。”当时与会的有百十余人,他们见曹参的态度诚恳,便开诚布公地说出各自的想法。会是开得十分热烈,但各人说法不一,曹参不知究竟哪种意见切实可行(言人人殊)。后来听说有一位盖公,据传,他对黄帝、老子的思想很有研究。曾参立即派人带上一笔巨款,礼聘盖公来商议治国大法。二人一见面,盖公很坦诚地说:“老子说过‘治大国就像煎小鱼一样(治大国若烹小鲜)’,不能乱翻动,那样会将鱼煎碎了。同样,治国不要乱生事,扰乱人们固有的安静。百姓安定了,国家自然安定。”曹参听了,认为非常有道理,当下将自己的办公室让给盖公,并采用盖公的思想治理齐国。曹参在刘邦分封的齐国当了9年丞相,齐国一直富足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