誷-漢語大字典
誷
誷wǎng 《廣韻》文兩切,上養微。
欺罔;诬罔。也作“罔”。《玉篇·言部》:“誷,誣也。”唐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八十六引《考聲》:“誷,以言欺誣人也。”《史記·日者列傳》:“初試官時,倍力為巧詐,飾虚功執空文以誷主上。”三國魏嵇康《答釋難宅無吉凶攝生論》:“空借鬼神以誷將來耶?”唐柳宗元《登蒲洲石磯望横江口潭島深迥斜對香零山》:“高歌返故室,自誷非所欣。”
誷-康熙字典
誷
【酉集上】【言字部】 誷
★【廣韻】文兩切【韻會】文紡切,𠀤音罔。誣也。【晉書·郤詵傳】朋黨則誣誷,誣誷則臧否失實,眞僞相冒。【柳宗元·登蒲州石磯詩】高歌返故室,自誷非所欣。
◎又與罔通。【禮·少儀】衣服在躬而不知其名,爲罔。【註】罔又作誷。 【廣韻】與𡔞同。【類篇】作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