譍-中華大字典
1、譍讀音:於證切,音應,徑韻。於陵切,音膺,蒸韻。釋文:以言對也。見《說文新修字義》。
〔按段注說文諾下云。~者、應之俗字、大徐於此部增~字。誤矣〕。
2、噟釋文:同譍。見《集韻》。
3、倖釋文:同應。見《集韻》。〔正字通云。噟、譍、竝通〕。
4、應讀音:於陵切,音膺,蒸韻。釋文:
❶當也。見《說文》。
❷受也。見《廣雅釋言》。
❸料度之辭。〔杜甫詩〕:此曲祇~天上有。
❹國名。《左僖二十四年》:邗、晉、~、韓。武之穆也。
〔注〕:四國皆武王子。~國在襄陽城父西。
〔按故~城、在今河南魯山縣東〕。
❺通膺。《書武成》:誕膺天命。
〔注〕:當也。
❻姓也。漢有~曜。曜八代孫~劭。
5、應讀音:於證切,音譍,徑韻。釋文:
❶從附也。《易咸》:二氣感~以相與。
❷答也。《孟子公孫丑》:坐而言。不~。隱几而臥。
❸和也。《呂覽應同》:聲比則~。
❹擊也。《國策齊策》:使章子將而~之。
❺當期爲~。《素問六微旨大論》:~則順。
❻先兆爲~。《素問六元正紀大論》:有怫之~。
❼樂名。長六尺五寸。象柷。有椎連底。在右相擊以~柷也。見《周禮笙師注》。
❽天子之宮城正門之名也。《詩緜》:迺立~門。
〔按周禮注云。正門謂之~門。謂朝門也。詩箋云。諸侯之朝門曰~門〕。
❾~鐘。律名。詳鐘字。
❿~鼓。鼙也。《周禮小師》:擊~鼓。
〔按樂書云。~樂猶鷹之~物。其獲也小。故小鼓小舂謂之~。所以~大也。小鼙曰~鼓〕。
⓫~龍。龍之有翼者。《山海經大荒東經》:~龍處南極。
⓬~身。佛說三身之一也。《湼槃經》:~身無量。
⓭~星。歲星也。《廣雅釋天》:歲星謂之重華。或謂之~星。
⓮州名。唐置。當今山西~縣治。
6、摾釋文:譍本字。見《說文》。
譍-漢語大字典
譍
譍同“應”。卷子本《玉篇·言部》:“譍,《埤蒼》:對也。野王案:課語相譍對也。《禮記》:‘無噭譍’,《論語》:‘子夏之門人洒掃譍對’是也。今為‘應’字,在《心部》也。”唐元稹《通州丁溪館夜别李景信三首》之三:“倦童呼唤譍復眠,啼雞拍翅三聲絶。”宋蘇軾《九月二十日微雪,懷子由弟二首》之二:“遥知讀《易》東窗下,車馬敲門定不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