跮-中華大字典
1、跮讀音:丑二切,音杘,寘韻。釋文:
❶乍前卻也。見《集韻》。
❷忿戾也。見《類篇》。
2、跮讀音:敕栗切,音抶,質韻。釋文:
❶菠也。見《廣韻》。
❷~踱。互前卻也。見《集韻》。
3、跮讀音:徒結切,音耋,屑韻。釋文:前卻皃。見《集韻》。
跮-漢語大字典
跮
跮(一)chì ㊀《廣韻》丑利切,去至徹。
(1)〔跮踱〕走路时忽进忽退。《玉篇·足部》:“跮,跮踱也。”《廣韻·至韻》:“跮,跮踱,乍前乍卻。”《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跮踱輵轄容以委麗兮。”裴駰集解引徐廣曰:“跮踱,乍前乍卻也。”《聊齋志異·醫術》:“往復跮踱,以手搓體。”单用义同。《集韻·至韻》:“跮,乍前却也。”
(2)忿戾。《集韻·至韻》:“跮,忿戾。”
㊁《廣韻》丑栗切,入質徹。
迹。《廣韻·質韻》:“跮,ਅФٟ。”
(二)dié 《集韻》徒結切,入屑定。
〔跮跮〕前却貌。《集韻·屑韻》:“跮,前却皃。”明劉基《愁鬼言》:“其物্İǍĨ前,跮跮而却。”单用义同。清平雲《孤兒記》第三章:“及踰閾,忽跮而蹶,大嗥如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