轁-中華大字典
1、轁釋文:韜譌字。見《正字通》。
2、輡讀音:苦感切,音坎,感韻。釋文:
❶~踑。車行不平也。見《玉篇》。
〔又〕:不得志也。見《集韻》。
〔按本義爲車行不利。引申之爲人不得志〕。
❷~軻。不遇也。《楚辭怨世》:然~軻而流滯。
〔按廣韻云。轗軻。不遇也。轗、~、通〕。
❸通埳。《楚辭七諫》:埳軻留滯。
〔按埳軻卽~軻〕。
❹同坎。〔杜甫詩〕:終日坎潢纏其身。
〔按坎壈卽~筒〕。
3、娥釋文:輷譌字。見《正字通》。
4、韜讀音:他刀切,音叨,豪韻。釋文:
❶劒衣也。見《說文》。
❷緩也。見《廣雅釋詁》。
❸寬也。見《廣雅釋詁》。
❹義也。見《玉篇》。
❺弓藏也。見《廣雅釋器》。
❻藏也。見《廣韻》。
❼六~。書名。太公著六~五卷。晁公武云。兵家權謀之書。司馬彪云。六~、乃周書篇名。今世因謂有機變者曰有~略。字又作弢。
❽通翿。《儀禮鄕射禮記》:杠長二仞。以鴻脰~上二尋。
〔注〕:今文~爲翿。
5、韜讀音:叨号切,音套,號韻。釋文:臂衣也。見《集韻》。
轁-漢語大字典
轁
(一)tāo 《篇海類編》他刀切。
同“韜”。《篇海類編·器用類·車部》:“轁,正作韜,藏也。”北魏佚名《穆亮妻尉太妃墓誌》:“瑫琴轁ί܌金鑪滅煙。”
(二)kǎn
同“輡”。《龍龕手鑑·車部》:“轁,俗;正作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