辡-漢語大字典
辡
《説文》:“辡,辠人相與訟也。从二辛。”
biàn 《廣韻》符蹇切,上獮並。元部。
(1)辩解,争辩。《説文·辡部》:“辡,辠人相與訟也。”饶炯部首訂:“辡,即争辯本字,謂辠人互訟,争論屈直,各自疏解其事,故从二辛見義。蓋辡為辠人自辡其非。”
(2)有口才。三國魏張揖《上廣雅表》引《大戴禮記》:“哀公曰:‘寡人欲學小辡以觀於政,其可乎?’”按:一本《大戴禮記·小辨》作“辨”。盧辯注:“小辨,謂小辨給也。”
(3)遍,周遍。宋賈昌朝《羣經音辨》卷五:“辡,皆也。音徧。《禮》:‘先飯辡嘗。’”按:今本《禮記·玉藻》作“辯”。
辡-中華大字典
1、辡讀音:邦免切,音䁵,平免切,音諞,銑韻。釋文:辠人相與訟也。从二辛。見《說文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