鐔-中華語文大辭典
鐔镡1ㄊㄢˊtánㄒ丨ㄣˊxín1.劍柄和劍身相接處向兩旁凸出的部分。2.古代一種形狀像劍而小的兵器。鐔镡2ㄊㄢˊtán姓。
鐔-辞源3
【鐔】20画 8114·6 xún ㄒㄩㄣˊ 徐林切,平,侵韻,邪。侵部。㊀劍鼻。謂劍柄下端與劍身相接處下兩旁突出部分。亦稱劍口、劍鐶、劍珥。莊子 説劍分劍爲鋒、鍔、脊、鐔、夾五部。鐔卽其鼻。古劍之鐔,有作覆盂形者,旁有孔,吹之有聲,莊子 則陽“吹劍首者,吷而已矣”卽謂此。急就篇:“鈒戟鈹鎔劍鐔鍭。”注:“鐔,劍刃之本,入把者也。”㊁喻地勢險要。文選 漢 張平子(衡)東京賦:“底柱輟流,鐔以 大岯。”注:“言 大岯之險同乎劍口也。”㊂兵器。劍屬。漢書七六 韓延壽傳:“又取官銅物,候月蝕鑄作刀劍鈎鐔。”注:“鐔,似劍而小陿。”㊃姓。漢廷尉有 鐔政,後漢有 鐔顯,三國 蜀有太常 鐔丞。望出 廣漢。見 通志二九 氏族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