鐴-中華語文大辭典
鐴1ㄅ丨ˋbì〈書〉一種裝在犁上的鐵板,以方便翻轉、破碎被耕開的土壤。鐴2ㄅ丨ˋbìㄅㄟˋbèi〈書〉將刀置於布、皮、石頭等上反覆磨擦,使鋒利。
鐴-漢語大字典
鐴
鐴(一)bì 《廣韻》必益切,入昔幫。
犁耳。装在铧或鑱上的铁板,使被耕开的土壤破碎和翻转。汉代铁犁鐴,有菱形、板瓦形、马鞍形等。《玉篇·金部》:“鐴,犂耳也。”元王禎《農書》卷十三:“陸龜蒙《耒耜經》其略曰:冶金為之曰犁鐴。起其墢者鑱也,覆其墢者鐴也。鑱引而居下,鐴倚而居上。鐴形其圓廣長皆尺,微橢,背有二乳〔孔〕係于壓鑱之兩旁……夫鐴形不一,耕水田曰瓦繳、曰高脚;耕陸田曰鏡面、曰碗口,隨地所宜制也。”清道光年修《遵義府志·風俗》:“犁上鐵板曰鐴耳。”
(二)bèi(旧读bì) 《字彙》蒲計切。
把刀在布、皮、石头等上面反复磨擦,使锋利。如:鐴刀;鐴刀布。《字彙·金部》:“鐴,治刀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