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án
1、[
铨选]quán xuǎn
1.选才授官。古代举士与选官相一致。士获选,即为官。至 唐,试士属礼部,试吏属吏部,以科目举士,以铨选举官。举官又分两途,吏部主文选,兵部主武选。唐 以后,铨政代有更易,然大抵不外集吏考试量人授官之义。清 中叶后,铨选又分为外补与部选两途,而选政遂成具文,但循例掣签而已。《南齐书·百官志》:“左僕射,领殿中主客二曹事,诸曹郊庙、园陵……改号格制、莅官銓选。”宋 沉辽《代人献利害书》:“结髮从仕,甫二十年,三遇銓选矣。”清 昭槤《啸亭杂录·盛京五部》:“其未设吏部者,以其地官员无多,仍由京中銓选,故不备。”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国 向来銓选,最重资格。”
2.指负责铨选的官员。清 昭槤《啸亭续录·褚筠心》:“先生终身不謁銓选,曰:‘此膝不为权臣屈也。’”
2、[
铨授]quán shòu
选拔任命(官吏)。
3、[
铨掌]quán zhǎng
谓掌管选才授官。
4、[
三铨]sān quán
唐 代对文武官吏选授考课,由吏部和兵部之尚书、侍郎分掌其事。尚书为尚书铨,掌五品至七品选;侍郎二人分为中铨、东铨,掌八品、九品选,合称三铨。其后皆归侍郎专之,尚书通署而已。《新唐书·选举志下》:“凡选有文武,文选吏部主之,武选兵部主之,皆为三銓,尚书、侍郎分主之。”《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选人先遭涂毁文书者,令三銓止除诈伪,余復旧规。”胡三省 注:“《唐六典》:‘吏部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官吏,以三銓分其选:一曰尚书銓,二曰中銓,三曰东銓。或云吏部东西銓并流外銓为三銓。’”按,唐 乾元 中侍郎 崔器 奏改中铨为西铨。故 宋 王溥《唐会要·吏部尚书》以尚书铨、东铨、西铨为三铨。
5、[
铨简]quán jiǎn
评量选拔。
6、[
铨次]quán cì
1.谓选授官职的次序。
2.谓编排次序。
3.次序。
7、[
铨廷]quán tíng
指吏部。吏部专司考核、选拔官吏,故称。
8、[
铨第]quán dì
审查官吏的资历和劳绩,确定其级别与职位。
9、[
铨核]quán hé
评量考核。
10、[
铨敍]quán xù
1.审查官吏的资历和劳绩,确定其升降级别与职位。《晋书·石季龙载记上》:“自是 皇甫 ……等十有七姓蠲其兵贯,一同旧族,随才銓敍。”《宋史·武帝纪中》:“府州久勤将吏,依劳銓序。”《旧唐书·李义府传》:“﹝ 李义府 ﹞专以卖官为事,銓序失次,人多怨讟。”靳以《生存》:“谁配审查?当教授又不是做官,用不着铨叙。”
2.评定次第。宋 李上交《近事会元·法曲》:“开元 二十五年,太常卿 韦縚 令博士 韦逌直 ……等銓叙前后所用乐章为五,奏付太乐习之。”
3.编次有序。南朝 宋 裴松之《上<三国志>表》:“臣前被詔,使采三国异同以注 陈寿《国志》。寿 书銓敍可观,事多审正。”《宋书·臧焘传》:“凝之 词韵銓序,兼有理証,上甚赏焉。”《南史·王俭传》:“令史諮事,宾客满席,俭 应接銓序,傍无留滞。”
4.衡量论述。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序志》:“夫銓序一文为易,弥纶羣言为难。”
11、[
铨筦]quán guǎn
见“銓管”。
12、[
铨括]quán kuò
谓选拔和统领官吏。
13、[
铨量]quán liàng
衡量。
14、[
铨藻]quán zǎo
评量鉴别。
15、[
铨注]quán zhù
谓对官吏的考选登录。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铨曹》:“明年,銓注復归之吏部,承前所司注拟,皆约官资,升降之时,难于允愜。”《元典章新集·吏部·承荫》:“验其品格,先为銓注,俾资俸月,养荣其亲。”清 俞樾《茶香室续钞·明初翰林不由进士》:“命下吏部,惟銓注而已。”参见“注拟”。
16、[
铨管]quán guǎn
1.亦作“銓筦”。对人才进行品量和管理。《晋书·阮放传》:“迁吏部郎,在銓管之任,甚其称绩。”唐中宗 赵皇后 等《景龙四年正月五日移仗蓬莱宫御大明殿会吐蕃骑马之戏因重为柏梁体联句》:“当熊让輦愧前芳,再司銓筦恩可忘。”宋 司马光《送田校理知晋州》诗:“銓筦萃贤豪,夫君主剧曹。”
2.指掌管选拔人才的职位。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怨怒》:“其在銓管也,用僕为京兆掾。”宋 欧阳修《与韩忠献王书》:“见日,便乞 蒲 同。朝旨俾留,遂领銓筦。”
17、[
铨校]quán xiào
审核;审查。
18、[
省铨]shěng quán
元 代官制,由行省铨叙官职。
19、[
中铨]zhōng quán
三铨之一。
20、[
铨总]quán zǒng
1.犹铨综。
2.指吏部。
21、[
典铨]diǎn quán
主持选用官吏。
22、[
平铨]píng quán
比较评量。
23、[
铨采]quán cǎi
选拔搜寻。
24、[
铨贯]quán guàn
编排连缀。
25、[
铨综]quán zōng
1.谓选拔罗致人材。《晋书·良吏传序》:“莅职者为身择利,銓综者为人择官。”《资治通鉴·唐高宗龙朔三年》:“﹝ 李义府 ﹞恃中宫之势,专以卖官为事,銓综无次,怨讟盈路。”明 宋濂《拟诰命起结文》:“吏部为銓综之司,而部曹之选所以佐理天官,简拔贤俊者也。”清 顾炎武《菰中随笔》:“是故銓综失敍,受任多滥。”
2.权衡和综合。唐 刘知几《史通·覈才》:“遂使握管怀铅,多无銓综之识;连章累牘,罕逢微婉之言。”
26、[
铨补]quán bǔ
选补官职。《北齐书·文宣帝纪》:“其国子学生亦仰依旧銓补,服膺师説,研习《礼经》。”《资治通鉴·晋简文帝咸安元年》:“新政俟才,官速銓补。”《清史稿·兵志六》:“银米有稽,銓补有章,训练有规。”
27、[
试铨]shì quán
谓经过考试;量才授官。《宋史·选举志四》:“崇寧 以后,又復 元丰 制,而荫补者须隶国学一年无过罚,乃试銓,若在学试尝再入等,即免试。”
28、[
监铨]jiān quán
监察铨选。元 虞集《知昭州秦公神道碑》:“后五年,行臺治书侍御史 裴公 道源 监銓 广西,外选举公知 昭州。”
29、[
铨配]quán pèi
权衡调度;统筹安排。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或有同归一事,而数人分功,两记则失於复重,偏举则病於不周,此又銓配之未易也。”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某袠某篇,付之此职;某传某志,归之彼官:此銓配之理也。”
30、[
铨席]quán xí
主管选拔官吏的职位。
31、[
铨文]quán wén
评量文章。
32、[
铨政]quán zhèng
指选拔、任用、考核官吏的政务。
33、[
铨法]quán fǎ
选拔、任用官吏的条例。《新唐书·选举志下》:“初,銓法简而任重。”宋 叶适《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陈公墓志铭》:“朝廷难以銓法持之,遂授太学録。”《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四年》:“官司文籍散佚,无所稽考,议者以为銓法最为急务。”
34、[
铨録]quán lù
铨选录用。
35、[
铨判]quán pàn
评选鉴别。
36、[
铨用]quán yòng
选拔任用。
37、[
铨覆]quán fù
谓选拔、审察人才。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铨曹》:“今年銓覆数万人,总知姓字,何处有 丁 士 乎?”
38、[
铨闱]quán wéi
政府设置的选拔官吏的考试场所。唐 刘长卿《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诗:“天府留香名,銓闈就明试。”宋 俞文豹《吹剑四录》:“所谓太医局生者,始以赂隶名籍,每年则随銓闈公试。”宋 吴自牧《梦粱录·荫补未仕官人赴铨》:“每岁三月上旬,应文武官荫授子弟、宗子荫补者,并赴銓闈就试出官。”
39、[
铨擢]quán zhuó
选拔起用。
40、[
春铨]chūn quán
唐 宋 时文武官荫授子弟、宗子荫补者的礼部考试。按例于每年三月上旬举行,故称。《宋史·选举志三》:“绍熙 二年,命今岁春銓太史局试,应三全通,一粗通合格者并特收取,时局生多闕故也。”宋 陆游《送子遹》诗自注:“初欲赴春銓,以兄弟皆出故輟行。”参阅 宋 吴自牧《梦粱录·荫补未仕官人赴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