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阮阅--《诗话总龟》:诗不着题,如隔靴搔痒。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意贵透彻,不可隔靴搔痒;语贵洒脱,不可拖泥带水。
现代-张恨水-五回-《啼笑因缘》:这未免隔靴搔痒,然而也用心良苦。
现代-周而复-第四部三十-《上海的早晨》:柳惠光觉得江菊霞和唐仲笙唱的都是高调,对私营中小商业的情况并不了然,讲的净是些隔靴搔痒的话。
明-耿定向--《近溪子集序》:近代二三魁儒,岿然负山斗望者,其谭说名理,若蒙雾观花,隔靴搔痒。
明末清初-李渔-一回-《十二楼·萃雅楼》:此老不比别个,最是敢作敢为,他若看得中意,不是“隔靴搔痒”“夹被摩疼”就可以了得事的,毕竟要认真舞弄。
现代-鲁迅--《书信集·致杨霁云》:因为自己或同时人,较知底细,所以容易了然,后人则未曾身历其境,即如隔靴搔痒。
当代-秦牧--《鲜荔枝和干荔枝》:批评家也必须深入生活,否则,隔靴搔痒的事情,总是难免的吧!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忠孝记·欲进谏章》:虹出东边手指西,都说得,无巴臂,个个是隔靴搔痒,反症行医。
现代-朱自清--《燕知草序》:因为说得干脆,说得亲切,既不隔靴搔痒,又非“悬空八只脚”。
宋-克勤-卷七-《圆悟佛果禅师语录》:恁么说话,一似鸭听雷鸣,隔靴抓痒。
清-天花才子-中编·一〇-《快心编》:二爷是至亲,尚无计较;晚生是外人,就有算计,终是隔靴搔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