頴-中華大字典
1、頴釋文:穎俗字。見《正字通》。
2、潁讀音:庾頃切,音穎,梗韻。釋文:水名。《說文》:~水出~川陽城乾山。東入淮。豫州浸。《通訓定聲》:出今河南府登封縣北。嵩山西南之少室山。至安徽~州府太和縣。與沙河合。經~上縣。與淮合。曰~口。周禮職方氏。其浸~湛。屬荆州。與溠互譌也。
〔按河南~州二府。今裁。畱首縣〕。
3、㯋讀音:畎迥切,音竭,迥韻。騂潁切,音礨,梗韻。釋文:足几也。一曰篋也。見《類篇》。
4、㯋讀音:舉影切,音景,庾頃切,音潁,梗韻。釋文:木名。一曰錐柄。一曰刀鐶。一曰警枕。見《集韻》。
5、穎讀音:庾頃切,音潁,梗韻。釋文:
❶禾末也。詩曰。禾~穟穟。見《說文》。《段注》:~之言莖也。凡近於讗及貫於讗者皆是也。
❷錐鋩也。《史記平原君傳》:如錐之處囊中。乃~脫而出。
❸鐶也。《禮記少儀》:刀卻刃授~。
❹警枕也。《禮記少儀》:枕几~杖。
〔按疏云。~、是~發之義。故爲警枕〕。
❺士才拔類者曰~。見《正字通》。
❻毛~。筆頭也。唐韓愈作毛~傳。
❼姓也。春秋時~考叔爲~谷封人。後遂以爲氏。
頴-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頴頁716異「穎」的異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