駠-中華大字典
1、駠讀音:力由切,尤韻。釋文:馬白腹。見《佩觿集》。
〔按字彙補云。同駵。据形聲似是。然駵非馬白腹。豈因釋畜駵馬白腹騵之文而誤耶。存疑〕。
2、駵讀音:力求切,音留,尤韻。釋文:
❶赤馬黑髦尾也。从馬丣聲。見《說文》。《段注》:髦者、髦髮也。髮之長者稱髦。因之馬鬣曰髦。丣、各本作畱。篆體作驑。大誤。今依五經文字、玉篇、廣韻、正。
❷通驑。《漢書地理志》:華~綠耳之乘。〔史記秦本紀作驊~〕。
3、騮釋文:駵或字。見《集韻》。
駠-漢語大字典
駠
同“駵(騮)”。《篇海類編·鳥獸類·馬部》:“駠”,同“駵”。《淮南子·説林》:“旁光不升俎,駠駮不入牲。”《晋書·禮志上》:“秦世多以駠駒,漢則但云犢,未辨其色。”何超音義:“駠,赤馬黑鬣曰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