鱗甲-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鱗甲ㄌㄧㄣˊ ㄐㄧㄚˇlín jiǎ①保護龜、鱉等動物軀體的堅硬甲殼。②泛指有鱗、甲的水生動物。《文選.曹植.七啟》:「飛翮凌高,鱗甲隱深。」③比喻人心奸詐,不可親近。《三國志.卷三九.蜀書.陳震傳》:「孝起前臨至吳,為吾說正方腹中有鱗甲,鄉黨以為不可近。」
鱗甲-辞源3
【鱗甲】㊀鱗介類的鱗片和甲殼。左傳 隱五年“公將如 棠觀魚者。臧僖伯諫曰:‘凡物不足以講大事,其材不足以備器用,則君不舉焉’”唐 孔穎達 疏:“捕魚不足以教戰陳,鱗甲不足以爲器用,人君不宜觀之。”㊁同“鱗介”。指水族。初學記七 漢 蔡邕 漢津賦:“鱗甲育其萬類兮,蛟螭集以嬉遊。”㊂如鱗甲狀之水波。唐 白居易 長慶集六二 秋日與張賓客舒著作同遊龍門醉中狂歌凡百三十八字詩:“嵩峯餘霞錦綺卷,伊水細浪鱗甲生。”㊃喻人機心峻深。太平御覽四九六引 江表傳 諸葛亮表都護 李嚴:“嚴少爲郡職吏,用性深尅,苟利其身。鄉里爲 嚴諺曰:‘難可狎,李鱗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