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中華語文大辭典
鴉鸦丨ㄚyā1.鳥名。全身多為黑色,嘴大。多在高樹上築巢,取食穀類、昆蟲及動物屍體。種類很多,常見的有烏鴉、寒鴉等。2.顏色黑如鴉羽。[例]~鬢|~髻。3.姓。
鴉-中華大字典
1、鴉讀音:於加切,音椏,麻韻。語下切,音庌,馬韻。釋文:
❶~烏。鵰也。《書古太誓》:流之爲鵰。《鄭注》:~烏也。
〔按穆天子傳烏鳶注。鵶也。此所云~烏。殆卽彼烏鳶〕。
❷~鶻。寶石也。《詢芻錄》:古之戶牖。飾寶石~鶻。凡權貴人以靑寶作帽頂、曰~瑚。
❸~片。藥名。《本草綱目》:阿芙蓉、俗作~片。云是罌粟花之津液也。
〔按~片、質似嗎啡。有劇毒。中其毒者。急性症則爲頭暈脈弱。呼吸窒息。慢性症、則成癮而致衰羸。起精神異狀。腦膸麻痺。知覺受害。以至於死。原出自印度。後中國各省亦多產製。英文Opium〕。
❹嘔~。嬰兒也。〔陳造詩〕:寧堪歲攬減。又抱兩嘔~。《自注》:淮人以歲饑爲年歲攬減。越人以嬰兒爲嘔~。
❺紙~。風鳶也。《南史侯景傳》:有羊車兒獻斗作紙~。繫以長繩。藏於中。簡文出太極殿前。因西北風而放。
❻同雅。《說文通訓定聲》:雅雅卽烏之轉聲。字亦作~。
❼同鵶。《莊子齊物論》:鴟~耆鼠。《釋文》:~、本亦作鵶。崔云。烏也。
〔按朱駿聲云。莊子之鴟~。卽漢書梅福傳之鳶鴟。其聲亦雅。然與此楚烏不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