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ǎ
1、[
甲虫]jiǎ chóng
鞘翅目昆虫的统称,身体外部有硬壳,前翅是角质,厚而硬,后翅是膜质,如金龟子、天牛、象鼻虫等。
2、[
龟甲]guī jiǎ
乌龟的硬壳,古人用它来占卜。殷代占卜用的龟甲遗存至今,上面刻着有关占卜的记载。见〖甲骨文〗。
3、[
指甲]zhǐ jia
指尖上面的角质物,有保护指尖的作用。
4、[
片甲不留]piàn jiǎ bù liú
一片铠甲都没留下来。形容全军覆没。
5、[
甲骨文]jiǎ gǔ wén
也叫卜辞、契文。商周时代在龟甲兽骨上所刻的文字。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殷代都城遗址,1899年始被发现。商周王室常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并将占卜之辞和相关的事情刻写其上。现收集到的单字总数在4 500个以上,能识读的不到一半。甲骨文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成系统的汉字。
6、[
甲鱼]jiǎ yú
鳖。
7、[
马甲]mǎ jiǎ
穿在衣服外面的背心。
8、[
三甲]sān jiǎ
1.术数家用语。三甲为寿相之征。《三国志·魏志·管辂传》:“背无三甲,腹无三壬,此皆不寿之验。”宋 王安石《追伤河中使君修撰陆公》诗之三:“主张寿禄无三甲,收拾文章有六丁。”参见“三壬”。
2.自 宋 太平兴国 八年始,进士殿试后分一甲、二甲、三甲三等,合称三甲。见《宋史·选举志一》。也指殿试的第三等。《续通典·选举三》:“明 代取士规制与 元 略同……廷试亦曰殿试,分一、二、三甲为次。一甲止三人,曰状元,授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俱赐进士及第;二甲、三甲若干人,赐进士、同进士出身。”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一·初选方面》:“顺治 己丑会试后,以两 广 初定需人,遂用新进士候銓者,二甲授参议,三甲授知府。”
3.甲午、甲辰、甲寅的合称。甲午(公元1894年)中 日 之战,清廷 与 日本 签订辱国的《马关条约》;甲辰(公元1904年)日 俄 之战,日本 夺取 沙俄 在东三省南部的控制权;甲寅(公元1914年)日 德 之战,日本 夺取 德国 在 山东 的控制权。李大钊《国民之薪胆》:“此三甲纪念,实吾民没齿不忘者也。”
9、[
装甲]zhuāng jiǎ
1.属性词。装有防弹钢板的:~舰。~汽车。
2.装在车辆、船只、飞机、碉堡等上面的防弹钢板。
10、[
甲板]jiǎ bǎn
船体结构的一部分,相当于房屋内的楼板。将船体分隔成几层。一般指最上层自船首至船尾的连续甲板。
11、[
甲骨]jiǎ gǔ
龟甲和兽骨。
12、[
中甲]zhōng jiǎ
1.金 代科举考试进士及第、成绩属中等者。参阅《金史·选举志二》。
2.中甲科。谓考中进士。宋 孔平仲《孔氏谈苑·渴睡汉及第》:“吕(吕蒙正)明年中甲,寄声 胡(胡旦)曰:‘渴睡汉状元及第矣!’”
13、[
甲午]jiǎ wǔ
甲午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1个。
14、[
花甲]huā jiǎ
古以十天干配十二地支,六十为一循环,有六个甲,即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此一循环,称周甲,又称花甲。古以此法纪年,六十年周而复始。后用“花甲”指六十岁:年逾~。
15、[
甲等]jiǎ děng
第一等。
16、[
甲子]jiǎ zǐ
古代以六十年为一个甲子。用十干和十二支相配(如甲子、乙丑、丙寅、丁卯…),六十年轮一遍,周而复始。参见〔干支〕
17、[
铠甲]kǎi jiǎ
古代军人打仗时穿的护身服装,多用金属片缀成。
18、[
二甲]èr jiǎ
殿试第二等。
19、[
甲烷]jiǎ wán
有机化合物,分子式CH4。是最简单的烷烃,是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也存在于焦炉煤气和石油裂化气中。无色无味的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会发生爆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20、[
盔甲]kuī jiǎ
古代打仗穿的服装,盔保护头,甲保护身体,用金属或皮革制成。
21、[
甲乙]jiǎ yǐ
1.指春季。《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孔颖达 疏:“其当孟春、仲春、季春之时,日之生养之功,谓为甲乙。”《管子·四时》:“是故春三月,以甲乙之日发五政。”尹知章 注:“甲乙统春之三时也。”《史记·天官书》:“察日、月之行以揆岁星顺逆。曰东方木,主春,日甲乙。”唐 武则天《唐明堂乐章·角音》:“扇条风,乘甲乙。”
2.次第;等级。《关尹子·四符》:“有死立者,有死坐者,有死卧者,有死病者,有死药者,等死,无甲乙之殊。”《后汉书·马融传》:“校队案部,前后有屯,甲乙相伍,戊己为坚。”李贤 注:“甲乙谓相次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恰好这回遇了官课,照例当堂缴卷之后,汇送到衙门里,凭官用评定甲乙的。”
3.评定优劣。宋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八:“或言高下定於考试官,编排第受成而甲乙之,无预与夺。”明 冯梦龙《古今谭概·专愚》:“公读书未识字,每附会知文,见制义,輒胡乱甲乙之。”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三:“﹝ 浣青 等五人﹞各呈诗请政,公欣然为甲乙之。”
4.比并;相属。宋 陆游《跋<中兴间气集>》:“议论凡鄙,与近世《宋百家诗》中小序可相甲乙。”宋 沉作喆《寓简》卷一:“帝乙 归妹者,言人君之德与帝者相甲乙,故能正人伦也。”明 顾起元《客座赘语·笔墨研冠天下》:“韩伟升 所製,久藏胶力皆不乏精采,与新製敌,可与 李氏 父子甲乙者。”
5.犹言数一数二。唐 韩愈《苗氏墓志铭》:“夫人年若干,嫁 河南 法曹 卢府君,讳 貽,有文章德行,其族世所谓甲乙者。”
6.引申为称誉,赞扬。宋 叶适《奉议郎郑公墓志铭》:“君见弟益自力,乡论多甲乙。”
7.谓一一列举。《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事事甚多,不復甲乙。”
8.甲科、乙科的并称。唐 萧颖士《江有归舟》诗序:“今兹春连茹甲乙,淑问休阐,为时之冠。”清 方苞《祭张母吴夫人文》:“呜呼!世俗之人,愿望子举甲乙,歷科第,而死不恨者众矣。”清 魏源《<明代食兵二政录>叙》:“无论甲乙一第,未有终身不沾一禄者。”
9.甲帐、乙帐的并称。汉 张衡《西京赋》:“大驾幸乎 平乐,张甲乙而袭翠被。”唐 长孙佐辅《古宫怨》诗:“草染文章衣下履,花黏甲乙床前帐。”详“甲乙帐”。
10.指初更、二更。明 唐寅《唐长民圹志》:“读书夜必踰甲乙,其兴亦未尝至漏尽也。”
11.代词。犹某某。《宋书·礼志二》:“某曹关太常甲乙启辞。押。”
22、[
护甲]hù jiǎ
金属或皮革制成的护身衣。
23、[
某甲]mǒu jiǎ
1.称人的代词。多用于避讳、设言或失名等。
2.自称之代词。
24、[
甲苯]jiǎ běn
有机化合物,分子式C6H5CH3。无色可燃性液体,具挥发性,有芳香气味,不溶于水,溶于酒精、苯等有机溶剂。用于制染料、药物以及炸药梯恩梯。
25、[
甲米]jiǎ mǐ
清 代发给八旗兵丁的禄米。
26、[
元甲]yuán jiǎ
即一甲。科举时代殿试之第一等。
27、[
六甲]liù jiǎ
1.古代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依次相配成六十组干支,其中起头是“甲”字的有六组,所以叫六甲。因笔画比较简单,多为儿童练字之用:学~。
2.妇女怀孕称身怀六甲。
28、[
铁甲]tiě jiǎ
1.古代用铁片连缀而成的战衣。
2.用厚钢板做成的车或船的外壳:~车。
29、[
遁甲]dùn jiǎ
古代方士术数之一。起于《易纬乾凿度》太乙行九宫法,盛于 南北朝。神其说者,以为出自 黄帝、风后 及 九天玄女,皆妄诞。其法以十干的乙、丙、丁为三奇,以戊、己、庚、辛、壬、癸为六仪。三奇六仪,分置九宫,而以甲统之,视其加临吉凶,以为趋避,故称“遁甲”。
30、[
甲壳]jiǎ qiào
虾、蟹等动物的外壳,由石灰质及色素等构成,质地坚硬,有保护身体的作用。
31、[
卸甲]xiè jiǎ
卸:脱下;甲:古代将士打仗时穿的战服。比喻不再作战。古语有投降之意。
32、[
破甲]pò jiǎ
谓植物种子裂开外壳初生嫩叶。
33、[
金甲]jīn jiǎ
1.金饰的铠甲。
2.借指兵事。
34、[
趾甲]zhǐ jiǎ
脚指甲。
35、[
甲醚]jiǎ mí
二甲醚为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36、[
鼻甲]bí jiǎ
把鼻腔分成窄缝的骨组织,左右鼻腔内各有三个,能使吸入的气流变得缓慢。
37、[
象甲]xiàng jiǎ
象数,遁甲。卜筮、占候之类术数的名称。《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正元 二年,弟 辰 谓 輅 曰”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管辰《管辂别传》:“夫 晋 魏 之士,见 輅 道术神妙,占候无错,以为有隐书及象甲之数。”
38、[
比甲]bǐ jiǎ
1.古时一种便于骑射的服装。类似后来的背心。
2.指背心。
39、[
甲第]jiǎ dì
1.豪门贵族的宅第。
2.科举考试第一等。
40、[
鳖甲]biē jiǎ
1.鳖的背壳。可制中药。
2.灵车的车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