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ūn
1、[
囫囵吞枣]hú lún tūn zǎo
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经消化理解,笼统接受。
2、[
吞服]tūn fú
吞下 [服用]。
3、[
吞食]tūn shí
吞吃。
4、[
吞吐]tūn tǔ
1.吞进和吐出,比喻大量地进来和出去:~量。~港。火车站昼夜不停地~着来往的旅客。
2.形容说话或行文含混不清:~其词。
5、[
忍气吞声]rěn qì tūn shēng
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敢说出来。吞声:不敢做声。
6、[
吞咽]tūn yàn
吞食:咽喉发炎,~困难。千言万语涌到喉头,却又~了下去。
7、[
吞并]tūn bìng
侵占土地、财物,据为己有。
8、[
吞噬]tūn shì
吃掉。也比喻侵占别人的财物化为己有。噬(shì):咬。
9、[
吞没]tūn mò
1.把公共的或代管的财物据为己有:~巨款。
2.淹没:大水~了村子。
10、[
侵吞]qīn tūn
1.暗中非法占有(别人的东西或公共的财物、土地等):~公款。
2.用武力吞并或占有(别国的领土)。
11、[
温吞]wēn tūn
同“温暾”。
12、[
私吞]sī tūn
私自侵吞:~公款。
13、[
生吞]shēng tūn
1.活活地咽下去;未经煮熟地咽下去。《说岳全传》第七三回:“覩 秦檜 夫妻之恶,更愿得而生吞。”方志敏《可爱的中国》:“那矮的恶魔怎么那样凶恶,竟将母亲那么一大块身体,就一口生吞下去。”
2.比喻生硬地抄袭或模仿。柳亚子《论诗》诗:“一卷生吞 杜老 诗,圣人伎俩只如斯。”鲁迅《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二》:“可惜有些‘艺术家’,先前生吞‘琵亚词侣’,活 剥蕗谷虹 儿,今年突变为‘革命艺术家’,早又顺手将其中的几个作家撕碎了。”参见“生吞活剥”。
14、[
鲸吞]jīng tūn
像鲸鱼一样地吞食,多用来比喻吞并土地等:蚕食~。
15、[
独吞]dú tūn
独自占有:~家产。~胜利果实。
16、[
吞吃]tūn chī
1.不加咀嚼而咽下。
2.犹侵吞,非法占有。
17、[
并吞]bìng tūn
把别国的领土或别人的产业强行并入自己的范围内。
18、[
吞金]tūn jīn
吞下黄金(自杀)。
19、[
吞灭]tūn miè
并吞消灭。
20、[
吞蚀]tūn shí
1.吞食;侵吞。
2.比喻消溶。
21、[
吞赃]tūn zāng
犹贪赃。
22、[
囊吞]náng tūn
囊括吞食。
23、[
兼吞]jiān tūn
并吞。《淮南子·人间训》:“ 秦王 赵政 兼吞天下而亡。”
24、[
吞齧]tūn niè
1.吞食。清 袁枚《新齐谐·禹王庙吞蛇》:“至树下,见有人,忽跃起三四丈,似欲吞嚙者。”
2.湮灭。王西彦《古屋》第三部四:“如果她不快活,忧虑早会把他吞啮掉。”
3.吞并。
25、[
吞敌]tūn dí
消灭敌人。
26、[
吞毡]tūn zhān
汉 苏武 于 武帝 天汉 初出使 匈奴,匈奴 欲降之,武 不屈,被幽大窖中。断饮食,武 啮雪,与毡毛并吞之。后徙 北海,杖节牧羊十九年。及还,须发尽白。事见《汉书·苏武传》。后以“吞毡”为坚贞不屈之典。清 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六:“纪文达 弔以七律二章,有云:‘延陵 掛剑心相许,属国 吞毡志竟成。’”苏曼殊《落日》诗:“谁知 北海 吞毡日,不爱英雄爱美人。”
27、[
吞剥]tūn bō
侵占剥削。
28、[
吞牛]tūn niú
《尸子》卷下:“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鸿鵠之鷇,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后因以“食牛”或“吞牛”比喻少年气概豪迈。宋 王十朋《潘岐哥》诗:“胸中之气已吞牛,开眼睛光如虎视。”亦泛指气概豪迈。明 孙梅锡《琴心记·誓志题桥》:“男儿汉壮气吞牛,丈夫志岂困荒丘?”
29、[
吞钩]tūn gōu
吞下钓钩。常比喻受骗上当。
30、[
咀吞]zuǐ tūn
咀嚼吞食。
31、[
吞占]tūn zhàn
侵吞;侵占:~耕地。不能~公有财产。
32、[
吞搂]tūn lōu
犹侵吞。
33、[
吞咀]tūn zuǐ
吞食。
34、[
吞航]tūn háng
犹吞舟。
35、[
吞景]tūn jǐng
服食日霞。道家修炼之术。
36、[
吞纳]tūn nà
汇合;容纳。
37、[
龁吞]hé tūn
啮咬吞食。
38、[
吞嚼]tūn jiáo
1.吞食;吞入口中咀嚼。
2.犹吞并。
3.比喻淹没,改变。
39、[
吞雪]tūn xuě
霹雳布袋戏中,吞佛童子(一剑封禅)与剑雪无名的合称。
40、[
包吞]bāo tūn
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