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豕渡河-中華語文大辭典
三豕渡河ㄙㄢ ㄕˇ ㄉㄨˋ ㄏㄜˊsānshǐ-dùhé《呂氏春秋‧慎行論‧察傳》記載:子夏要到晉國去,途中經過衛國,有個讀史書的人說:「晉軍三豕渡過黃河。」子夏說:「不對,應該是己亥日渡過黃河。這是因為『己』與『三』字形相近,『豕』和『亥』相似。」到了晉國探問此事,果真軍隊是在己亥那天渡過黃河的。後以「三豕渡河」比喻文字傳寫、刊印的訛誤或傳聞失實。[例]大凡古書中郢書燕說、~之例,不勝枚舉。
三豕渡河-中华成语大词典
三豕渡河
【拼音】:sān shǐ dù hé
解释
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三豕:应为“己亥”。同“三豕涉河”。
出处
《吕氏春秋·察传》:“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作“三豕渡河”。
示例
书有转误,~之类也。 ★汉·蔡邕《月令问答》
近义词
三豕涉河
反义词
语法
作宾语、定语;指文字刊印讹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