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焦巴弓-中华成语大词典
乌焦巴弓
【拼音】:wū jiāo bā gōng
解释
乌:黑色;焦:火力过猛,使东西烧成炭样。原是《百家姓》中的四个姓氏。比喻烧得墨黑。
出处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演义》五回:“良弼正要进门,猛听得一声怪响,不禁却顾,可巧弹落脚旁,把左足轰得乌焦巴弓,呼痛未终,已是晕倒。”
示例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
作状语;多用于口语
乌焦巴弓-汉语大词典
乌焦巴弓形容物体被烧得又焦又黑。
●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水火》:“《百家姓》:‘乌焦巴弓。’此四姓也。今俗以物烧焦者,谓之‘乌焦巴弓’。《幽闺记》剧:净云:‘我拿了一张草荐,把病人放拉当中,两头点起火来一烧,竟烧了《百家姓》上一句书出来。’末云:‘那一句呢?’净云:‘烧得他乌焦巴弓。’”
●蔡东藩许仅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五回:“良弼正要进门,猛听得一声怪响,不禁却顾,可巧弹落脚旁,把左足轰得乌焦巴弓。”
近代-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水火》:《百家姓》:“乌焦巴弓”,此四姓也。今俗以物烧焦者,谓之“乌焦巴弓”。
清-王濬卿-四回-《冷眼观》:但是经不起夫人几番风雨,把些如花似朵的孩子,统变成乌焦巴弓,又黄又瘦,好像有鸦片烟瘾的模样。
近现代-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良弼正要进门,猛听得一声怪响,不禁却顾,可巧弹落脚旁,把左脚轰得乌焦巴弓。
明-罗懋登-七六-《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若不是贫僧之时,只好过得两个关,我这第三个关上,却有些难处,不免做了煨烬之末;就到如今为个神,也有些乌焦巴弓。
清-佚名--《缀白裘·一二集四·幽闺记·请医》:[净]两头点起火来一烧,竟烧了百家姓上一句书出来哉![末]那一句呢?[净]烧得他乌焦巴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