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唐德刚-第三五章-《李宗仁回忆录》:白氏以一员,但知披坚执锐,奋勇杀敌,初不意功高震主,竟有如许的暗潮。
唐-刘长卿--《请赴行营表》:披坚执锐,虽未经于戎行;制胜伐谋,亦尝习于事业。
近现代-曹亚伯--《武昌革命真史·电告汉族同胞之为满洲将士者》:一旦有事,则披坚执锐,冒矢石,当前敌。
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一》: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
唐-刘禹锡--《(唐)刘禹锡集·一·请赴行营表》:臣再授兵符,夙参军幕。披坚执锐,虽未经于戎;制胜伐谋,亦常习于事业。
明-王玉峰--《焚香记·一·藩篱》:【小生】战阵军旅,此武夫之常;披坚执锐,乃臣子之分。
宋-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披坚执锐为士卒先,所向披靡,莫如大王。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夫被(披)坚执锐,义不如公。
“披坚执锐”这则成语的“坚”是坚固的铠甲;“锐”是锋利的兵器。比喻手执武器,投身战斗。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项羽本纪》,夫被(即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被秦大将章邯攻灭后,项梁和项羽便拥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王,仍称楚怀王,继续与秦军作战。项梁因作战胜利而骄傲自满,被秦军打败,死于军中。
章邯打败楚军后,又去攻打赵国。赵军不敌,退守巨鹿,被章邯指派的王离、涉间的军队团团围住。怀王对此很着急,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派他们率军去救援赵国。怀王还将卿子冠军的称号授于宋义,命他统率其它各军。
宋义把军队带到安阳后,接连四十六天不进军。项羽对他说:“如果秦军已将赵王围在巨鹿城里,我军应迅速渡河,赶到那里来个里应外合,必定能大破秦军。”
宋义摇摇头说,说:“不行。牛虻固然能惹牛,但不能咬死虱子。如今秦军攻赵,就是取胜了,也已经筋疲力尽,我军可等它疲惫不堪时进兵;如若秦军不能取胜,让它胶着在那里,我军可乘机西进把秦国攻下来。所以,还不如让秦、赵两军打下去。说到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锋利的兵器冲杀敌军,我宋义不如你;而坐在这里运用计谋,你可不如我。”
pī jiān zhí ruì
1、战士们披坚执锐,随时准备着和贩毒分子决一死战。
2、农夫的生活一年四季,一天到晚都忙得不得开交。这还只是平时的生活,一有战争,还人人“披坚执锐”,“士国城漕”。
3、将军披坚执锐,所向无敌。
4、战士们披坚执锐,热血沸腾。
5、附近兵营的一个老兵在铁栅栏门外望着说:“这是一个披坚执锐全副戎装的春天。”。
6、“率军者披坚执锐,执戈者方能战不旋踵。
7、军兴以来,将士披坚执锐,盛暑祁寒,备极劳苦,朕甚悯焉。
8、如松山之役,我颇劳心焦思,亲披坚执锐。
9、率军者披坚执锐,执戈者战不旋踵。
10、逢山开路,遇水叠桥,披坚执锐,临难不顾,身先士卒,赏必行,罚必信,是为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