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āng
1、[
生姜]shēng jiāng
为姜科植物姜的根茎。形状粗而不规则,极辣而有芳香,广泛用作香料,有时入药。
2、[
姜黄]jiāng huáng
1.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很大,根状茎卵圆形,深黄色,花黄色。根状茎可入药,也可做黄色染料。
2.状态词。形容像姜那样的黄色:病人脸色~,气息微弱。
3、[
干姜]gān jiāng
词语解释◎ 干姜 中药名。别名白姜。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要产于四川、贵州等地。辛,热。入心、肺、脾、胃、肾经。温中逐寒,回阳通脉,消痰下气。治胃腹冷痛、虚寒吐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风寒湿痹。本品能反射性兴奋血管,运动中枢和交感神经,使血压上升--------------------------干姜ㄍㄢ ㄐㄧㄤ晒干的姜根,以色白饱满者的品质最佳。
4、[
姜饼]jiāng bǐng
1.一种薄而脆的饼,用姜调味且通常用糖蜜使甜。
2.圣诞节时吃的小酥饼,通常用蜂蜜、红糖、杏仁、蜜饯果皮及香辛料制成。
5、[
洋姜]yáng jiāng
菊芋。
6、[
大姜]dà jiāng
周太王 妃,文王 之祖母,姓 姜。
7、[
姜桂]jiāng guì
生姜和肉桂。
8、[
山姜]shān jiāng
1.姜科。多年生常绿草本。其根、种子和花均可供药用。晋 嵇含《南方草木状·山姜花》:“山薑花,茎叶即薑也。根不堪食。於叶间吐花,作穗如麦粒,软红色。煎服之,治冷气甚效。”宋 苏轼《地黄》诗:“崖蜜助甘冷,山薑发芳辛。”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山薑》:“山薑生南方,叶似薑,花赤色甚辛,子似草豆蔻,根如杜若及高良薑,今人以其子伪充草豆蔻,然其气甚猛烈。”
2.术的别名。参阅《尔雅·释草》宋 邢昺 疏、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术》。
3.杜若的别名。参阅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杜若》。
9、[
姜孟]jiāng mèng
敬姜 和 孟母 的并称。一为 春秋 时 鲁 大夫 公父歜 之母,一为 孟轲 之母。
10、[
周姜]zhōu jiāng
1.宋代词家周邦彦与姜夔的并称。二人皆精于音律,自创新调,为格律词派的代表。
2.指太姜。
11、[
庶姜]shù jiāng
姜姓众女。
12、[
姜原]jiāng yuán
见“姜嫄”。
13、[
苗姜]miáo jiāng
嫩姜。
14、[
乾姜]qián jiāng
晾干的生姜块茎。中药的一种。晋 葛洪《抱朴子·至理》:“菖蒲、乾薑之止痺湿,菟丝、蓯蓉之补虚乏……俗人犹谓不然也。”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一·乾薑》:“乾薑,以母薑造之。”《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拄拐上虬鬚节,握着乾薑般五个指头。”
15、[
三姜]sān jiāng
汉 之 姜肱 与弟 仲海、季江,以孝友著闻,常共卧起,见《后汉书·姜肱传》。后世因称其兄弟三人为“三姜”,并用作兄弟情笃之典。
16、[
姜环]jiāng huán
一名虚拟人物。
17、[
紫姜]zǐ jiāng
"紫姜又叫""子姜"",即生姜,因尖部发紫而得名,味带辛。可用于烹饪。去腥味。"。
18、[
猴姜]hóu jiāng
1.药名。相传唐玄宗以其治折伤、补骨碎有奇功,更名骨碎补。参阅《政和证类本草·草部下品之下·骨碎补》。引唐陈藏器《本草拾遗》。
2.草名,蔓生石壁,味辣,据说猴用以为姜,故称。参阅清屈大均《广东新语·草语》。
19、[
不姜]bù jiāng
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20、[
共姜]gòng jiāng
周 时 卫 世子 共伯 之妻。
21、[
茈姜]zǐ jiāng
即紫姜。嫩姜。
22、[
伯姜]bó jiāng
舜 臣子 伯夷 的别称。伯夷 姓 姜,能明礼仪以佐 尧 舜,因用以代称名门望族。宋 秦观《婚书》:“蚤年拥彗,尝趋大丞相之门;末路紬书,实佐先翰林之事。重以世母出於 伯姜,既事契之久敦,宜婚姻之申结。”参见“伯夷”。
23、[
姜疗]jiāng liáo
流传于民间常见一种外敷治疗方法,此法特点是简,便,廉,易,起效快,副作用少。
24、[
姜齐]jiāng qí
对“田齐”而言,指 周 太公望 吕尚 所传 姜氏 一姓的 齐国。
25、[
廉姜]lián jiāng
即葰。一种香菜。《仪礼·既夕礼》“茵著用荼,实绥泽焉”汉 郑玄 注:“绥,廉薑也;泽,泽兰也,皆取其香且御湿。”《太平御览》卷九七四引 汉 刘桢《清虑赋》:“仰秤木韮,俯拔廉薑。”《文选·左思<吴都赋>》“薑汇非一”刘逵 注引《异物志》:“荾,一名廉薑,生沙石中,薑类也。其累大,辛而香,削皮,以黑梅并盐汁渍之,则成也。始安 有之。”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廉薑》:“《食经》曰:‘藏薑法:蜜煮乌梅,去滓,以渍廉薑,再三宿,色黄赤如琥珀。多年不坏。’”参阅《广雅·释草》“廉薑”王念孙 疏证。
26、[
姜牙]jiāng yá
即 姜子牙。
27、[
蜀姜]shǔ jiāng
蜀 地所产的姜。为调味佳品。语本《吕氏春秋·本味》:“和之美者,阳朴 之薑。”高诱 注:“阳朴,地名,在 蜀郡。”唐 李商隐《赠郑谠处士》诗:“越 桂留烹 张翰 鱠,蜀 薑供煮 陆机 蓴。”清 周亮工《次清风店咏黄芽菜》:“莫教盐豉分 杨 檖,略带冰霜荐 蜀 薑。”
28、[
玉姜]yù jiāng
传说中的毛女名。
29、[
姬姜]jī jiāng
1.春秋 时,周 王室姓 姬,齐 国姓 姜,二姓常通婚姻,因以“姬姜”为贵族妇女之称。《左传·成公九年》:“虽有 姬 姜,无弃蕉萃。”杜预 注:“姬 姜,大国之女。蕉萃,陋贱之人。”汉 班固《西都赋》:“游士拟於公侯,列肆侈於 姬 姜。”
2.称美妇女的宗族。唐 元稹《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太夫人族茂 姬 姜,仁深圣善。”
3.泛指美女。《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室无姬姜,门多长者。”李周翰 注:“姬姜,美女也。”《诗·陈风·东门之池》“彼美淑姬,可与晤歌”唐 孔颖达 疏:“而谓之姬者,以 黄帝 姓 姬,炎帝 姓 姜,二姓之后,子孙昌盛,其家之女,美者尤多,遂以姬姜为妇人之美称。”《旧唐书·宦官传序》:“饰姬姜狗马之玩,外言不入,惟欲是从。”宋 叶适《怀远堂》诗:“盘筵化蒲莧,歌舞讳姬姜。”
30、[
贞姜]zhēn jiāng
春秋 齐侯 女,楚昭王 夫人之谥号。王出游,留夫人 渐台 之上。王闻江水大至,使使者迎之,忘持其符,夫人不肯行。使者归取符,水大至,台崩,夫人流而死。王曰:“嗟夫!守义死节,不为苟生,处约持信,以成其贞。”乃号之曰 贞姜。见 汉 刘向《列女传·楚昭贞姜》。后多用为贞节守义的典故。
31、[
恭姜]gōng jiāng
春秋 卫 世子 恭伯(一作 共伯)之妻。世子早死,恭 妻不再嫁。后泛指誓不再嫁的寡妇。
32、[
姜子牙]jiāng zǐ yá
《封神演义》中的人物。原型为姜尚。曾在昆仑山学道,后奉师命下山辅佐周室。八十岁为周文王访得,拜为丞相,助武王伐纣,完成兴周大业。最后奉命发榜封神。参见〔姜尚〕
33、[
鬼子姜]guǐ zi jiāng
方言。菊芋的别名。
34、[
香姜阁]xiāng jiāng gé
北齐 名阁。
35、[
独姜汤]dú jiāng tāng
名称:独姜汤 别名:独姜汤 组成:生姜自然汁1小盏。
36、[
姜梅茶]jiāng méi chá
古验方。
37、[
姜柏散]jiāng bǎi sàn
是药名,主治口糜。
38、[
姜苋方]jiāng xiàn fāng
名称:姜苋方 组成:马齿苋2两,生姜2两。
39、[
煨姜圆]wēi jiāng yuán
一种药名,主治治本脏虚,饮食不化,或成倂癖,或发心痛。
40、[
姜米汤]jiāng mǐ tāng
一道主治吐多而胃气欲绝者的菜肴,主要原料是老生姜1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