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ēng
1、[
牲口]shēng kou
用来帮助人做活的家畜,如牛、马、骡、驴等。
2、[
牲畜]shēng chù
家畜:~家禽。
3、[
牺牲]xī shēng
1.古指为祭祀宰杀的牲畜。
2.为正义事业舍弃自己的生命:他为人民的利益~了。
3.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他经常为了工作~个人的休息时间。
4、[
三牲]sān shēng
古指祭祀用的牛、羊、猪。后也有以猪、鸡、鱼为三牲的,称之为小三牲。
5、[
牲礼]shēng lǐ
祭祀时的用牲之礼。视等级不同而有差异。
6、[
打牲]dǎ shēng
清 代对 嫩江 流域及大小 兴安岭 一带 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锡伯、赫哲 诸渔猎民族的总称。由满语“布特哈”(意为“虞猎”)引申而来。
7、[
牲镬]shēng huò
古代烹祭牲用的大锅。
8、[
牲号]shēng hào
牺牲的名号。
9、[
牲物]shēng wù
祭祀的供品。包括牺牲和酒等。
10、[
嘉牲]jiā shēng
祭祀用的牺牲。
11、[
牲饩]shēng xì
所献赠的生的牛羊豕。语本《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唯是脯资餼牵竭矣。”杜预 注:“生曰餼。”《新五代史·杂传五·孔循》:“循 持两端,遣迎 明宗 於北门,迎 庄宗 於西门,供帐牲餼,其礼如一。”宋 周密《武林旧事·人使到阙》:“北使到闕,先遣伴使赐御筵於 赤岸 之 班荆馆 ……明日赐牲餼,折博生罗十匹,綾十匹,绢布各二匹。”《宋史·乐志十二》:“牲餼粢盛,俎簋鉶籩。”
12、[
帝牲]dì shēng
祭祀天帝的牲物。《公羊传·宣公三年》:“帝牲不吉,则扳稷牲而卜之。”
13、[
二牲]èr shēng
小羊和雁。
14、[
牲灵]shēng líng
方言。牲口。
15、[
人牲]rén shēng
奴隶制社会把奴隶作为祭祀品,称“人牲”。
16、[
牲璧]shēng bì
即牲玉。
17、[
庙牲]miào shēng
宗庙祭祀用的牲畜。
18、[
逆牲]nì shēng
犹迎牲。古代祭祀仪式之一。
19、[
牲牢]shēng láo
犹牲畜。
20、[
黄牲]huáng shēng
供祭祀用的黄毛家畜。
21、[
牲盟]shēng méng
杀牲歃血以结盟。语本《礼记·曲礼下》:“涖牲曰盟。”孔颖达 疏:“涖,临也。临牲者盟所用也。盟者杀牲歃血誓於神也。”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王道》:“追古贵信,结言而已,不至用牲盟而后成约。”清 余怀《板桥杂记·轶事》:“盟於 眉楼,则梁 作盟文甚奇,末云:‘牲盟不如臂盟,臂盟不如心盟。’”
22、[
牛牲]niú shēng
行为祭品的牛。
23、[
饬牲]chì shēng
陈设祭祀用的牲畜。飭,通“饰”。
24、[
神牲]shén shēng
祭神用的牲类。
25、[
硕牲]shuò shēng
肥大的牲畜。
26、[
牲杀]shēng shā
畜牧和田猎得来的牺牲。
27、[
省牲]shěng shēng
古代祭祀前,主祭及助祭者须审察祭祀用的牲畜,以示虔诚,称为“省牲”。
28、[
黝牲]yǒu shēng
供祭祀用的黑色牺牲。
29、[
牲币]shēng bì
牺牲和币帛。古代用以祀日月星辰、社稷、五岳等。后泛指一般祭祀供品。
30、[
牲头]shēng tóu
祭祀用的牲畜之头。
31、[
刑牲]xíng shēng
谓古时为了祭祀或盟约而杀牲畜。
32、[
牲刍]shēng chú
牲畜。语本《孟子·告子上》:“故理义之悦我心犹芻豢之悦我口。”赵岐 注:“草牲曰芻。”南朝 梁 萧子云《雅乐歌·需雅》:“蒸民乃粒有牲芻,自 卫 反 鲁 删《诗》《书》。”
33、[
载牲]zǎi shēng
谓陈设牺牲,准备祭祀。
34、[
牲性]shēng xìng
形容词,东北方言,形容一个人的血性如野兽一般。
35、[
牲糈]shēng xǔ
祭神用的牲畜和精米。
36、[
牲俎]shēng zǔ
祭祀时盛牲的礼器。
37、[
牲鱼]shēng yú
祭祀用的鱼。
38、[
牲牷]shēng quán
1.古代祭祀用的纯色全牲。《左传·桓公六年》:“吾牲牷肥腯,粢盛丰备。”杜预 注:“牲,牛羊豕也;牷,纯色完全也。”《南史·萧子云传》:“梁 初,郊庙未革牲牷,乐辞皆 沉约 撰,至是承用。”宋 王禹偁《南郊大礼诗》之三:“大羹味薄牲牷洁,至乐声和凤鸟飞。”
2.泛指祭品。郭沫若《羽书集·惰力与革命》:“我们在这抗战的炮火声中纪念辛亥革命,我们要多放些大炮来作为喜炮,我们要多杀几个敌人来作为牲牷。”
39、[
五牲]wǔ shēng
1.古代用作祭品的五种动物。即牛、羊、豕、犬、鸡。《左传·昭公十一年》:“五牲不相为用。”杜预 注:“五牲:牛、羊、豕、犬、鸡。”《大戴礼记·曾子天圆》:“成五穀之名,序五牲之先后贵贱。”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洛水》:“帝游 洛水 之上,见大鱼,杀五牲以醮之。”
2.指麋、鹿、麏、狼、兔。《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六畜、五牲、三牺,以奉五味。”杜预 注:“麋、鹿、麏、狼、兔。”
40、[
六牲]liù shēng
即六畜:马、牛、羊、豕、犬、鸡。